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大解放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与此不同,华西村、南街村、刘庄、沈泉庄、官桥八组等中国农村的某些地方并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坚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坚持集体经营,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特点的中国农村集体致富的社会主义模式.这种集体致富的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引起了理论界热烈的讨论.本文作者试图对这种集体致富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内涵做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2.
实施城镇化战略,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共同进步的重大决策.实施城镇化战略,关键是要尊重城镇发展规律,处理好城镇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按照"十一五"规则所确定的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制度特别是经济体制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带来的制度创新,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正确选择。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就是市场与政府合理定位的过程。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期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市场与政府的角色定位上又取得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