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中发[1989]14号文件下发以来,我国的参政党建设研究获得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批颇有价值的成果。本文拟就参政党建设研究的现状、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代表性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根本属性和核心特征,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决定的。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是政治上的坚定性、专业上的影响力和群众中的公信力的有机统一。当前,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和缺失,采取多种措施增进和完善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是统战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国各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组织发展工作与改善队伍结构相结合,重点发展符合本党派界别特色的中青年骨干成员;与参政议政工作相结合,重点发展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代表性人士;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注重成员的教育、培养和使用;与社会结构变化相适应,注重社会基础的巩固和扩大.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多元并存的经济结构、多党林立的政治生态、巩固新生革命政权的现实需要以及列宁关于政权建设的指导思想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多党合作制度在苏俄的确立。布尔什维克在短暂的时间内主要与"左派"社会革命党建立了多党联合政府,双方在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争取农民支持、解散立宪会议等方面开展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合作;但是最终由于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妥协性导致双方在对待农民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德和约等问题上的矛盾和对立日益深化,合作关系最终走向破裂。苏俄早期多党合作的历史虽然短暂,却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多党合作制度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  相似文献   
5.
多党合作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多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现实实践.多党合作的理论和设想起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后经过列宁的发展在俄国早期的苏维埃政权中变为现实,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选择.认真梳理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及其实践经验和教训,对于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加强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无党派代表人士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是他们的成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无党派代表人士青黄不接的局面。加强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必须在把握正确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社会阶层人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遵循者和实践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认真做好新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要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引导他们合理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他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执政与参政的关系、互相监督的关系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最基本的三对关系。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三对关系必须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正确理解“党的领导”,正确理解“参政”的内涵。正确理解“监督”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组织发展工作与改善队伍结构相结合、与参政议政工作相结合、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与社会结构变化相适应。同时,由于受国内外环境及自身结构变化的影响,新形势下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工作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为:组织发展空间有限与保持界别特色的矛盾;发展代表性人士与标准不明确之间的矛盾;对后备干部的需求与党派成员的成长渠道不畅通之间的矛盾;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现实政策的“冲撞”和“限制”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应重点在彰显民主党派组织的政治性、突出代表性、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胡耀邦在担任党的主要领导职务期间,对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的拨乱反正,对爱国统一战线对象和方针的一系列科学论述,是结合中国统一战线历史与现实的实践所做出的科学论断,为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