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法律解释者的主体性取决于作者、文本和读者等多种制约因素的互动。作者的权威性和体制性安排确保了文本的经典化和读者的信仰面向。文本权威的建立伴随着读者对作者权威的认同。读者在信仰作者和认同文本权威的方式之下去理解、解释和应用,反过来又强化了文本权威以及对作者的信仰。法律解释者主体性的妥当安置,应吸收后现代解释学的合理成分,反对其过度的诠释;应借鉴圣经解释学"解经"和"释经"的二过程法,适当回归古典解释学。  相似文献   
2.
3.
法制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加强法制教育。这对于创建平安校园,对于培养具有权利意识的劳动者,对于更新管理理念,都具有十分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多元主义条件下,程序主义法律范式成为和谐社会法治建设的最佳选择。我们应该增强立法的过程性、公开性、参与性和交涉性,形成话语共识,推进民主立法。我们应该在行政性立法、执法和司法过程中纳入对话与论辩、沟通与协商、调解与和解的因子,寻找合法性与合理性的适当比例。我们应该在司法审判领域进一步注重程序正当、民主参与、平等对话、理性论辩等原则,寓合理的可接受性于法律论证之中。  相似文献   
5.
法官的任务和法官的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4月,应吉林大学法学理论研究中心的邀请,我在吉林大学法学院做了一场“法律方法与法律智慧”的演讲,黄文艺教授做了简洁的点评。他认为,法律方法的研究虽然是基于司法立场、以规则作为出发点探寻事实法律意义的活动,但各种各样的法律方法仍然是以理论形态出现的。虽然坚持司法中心主义立场的学者认为:基于立法中心主义的研究所得出的关于法律普适化结论不能很好地解决具体案件。但是关于法律方法一般理论的研究实际上又陷入新的打着“司法立场”旗帜的普适性研究。而这种研究与立法中心主义倾向并无质的差别,也是要建构一种普遍主义的教条。我在其他大学演讲同类题目的时候有同学提出,法律方法能否制度化,能否变成必须应用的方法。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黄教授的判断。这确实是一个理论难题。我们知道,任何理论不管是站在什么立场上,都是一种抽象的表述,都是思维的表达。用语言所描绘的事实需要借助人们的想象才能变得丰满,才能被理解成事实。这是由语词本身的概括性所决定的。那么,理论的研究者该怎么办,我们能否在摆脱理论研究的普适性倾向时,使法学真正走向形而下。看来问题并不能很好解决。对法律方法与法律智慧的结合,黄教授的评价给我很大的启发。他认为二者的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法律方法研究的过度理论化倾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法律智慧虽然因其宽泛而难以把握,但如果我们的研究者给它一个具体的场景,我们一般能分辨出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平淡、甚至什么是愚蠢。当然这种分辨也许并不具有一般性,只是特定场景中的智慧,对研习者来说只能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而不可能照搬适用,但它对累积法律人的经验有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如果法律方法的部分内容可以上升为法条的话,法律智慧则因是具体场景中的智慧而很难上升为制度。法律智慧一旦上升为制度,面临的就是具体应用的问题,即使是智慧也仅是历史之光。法律智慧实际上是要解决法律解释过程中的创造与服从的矛盾,按图索骥式的“依法办事”,无所谓智慧或者愚蠢,但创造与服从也都是有正义之目的的。为了实现人类美好的目的,为了最终实现法治,法律人必须在实践中融入更多的智慧,否则就难以克服成文法律的呆板与僵化。为进一步明确与倡导法学教育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促进法律职业化进程,《政法论丛》编辑部特邀我组织了一组“法治理念下的法律智慧”笔谈稿,欢迎各位法律学人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6.
正长春市桂林街道人大工委于9月27日组织桂林代表团成员对辖区旧城改造工程进行了视察。视察组一行重点视察了"四六一"居民自治精品小区、津门风情街特色商业街,朝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春生参与了视察活动。"461"居民自治精品小区旧城改造后,为巩固旧城改造成果,桂林街道引入了物业化管理模式,管理"461"老旧散小区,居民和单位非常满意。在随后进行的座谈中,栾添代表谈到,小区环境好了,百姓受益了,政府要加强管理,不能再回到无人管的情况。宋春生建议,物业管理要立法,要依法  相似文献   
7.
从法治与法律解释的内在关联上讲,法律解释是一门追求现代性的学问,亦即一门以法治文明为归依,研究如何更好地进行规则治理的学问,一门法官等法律人根据法律进行理性思维的学问.与该现代性解释范式相适应的是一种体现合法性、明晰性、客观性、建设性特征的理性主义解释观.合法性要求法律解释者的解释不能脱离法律本身所带来的规范性;明晰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官职业化建设存在着三个缺失:精英理念的缺失、制度性独立的缺失和法律方法论的缺失.法官职业化建设只能依照精英化的策略来完成,制度性独立是实施法官职业精英化策略的基本条件,法律方法论是法官职业精英化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盐酸案”、“电力盗窃案”的判断上,考夫曼犯了两个颇为类似的错误。从刑法学传统概念范式看,一般认为可归因于其对类推的认识与运用存在问题。实际上,类推已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考夫曼继受了哲学诠释学的读者中心论立场,消解了司法判决所依凭的法律规范之标准,从而陷入了主观主义、相对主义的泥淖。他的类推思维是一种存在着严重缺陷的诠释学思维。只有站在诠释学的理论高度,才能更好地把握考夫曼所犯错误的根源,才能厘清为何他对类推概念、禁止类推观念、进而对法律发现过程均产生了误读。  相似文献   
10.
廉政建设是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唯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廉政建设,才能保障企业经营稳健、发展快速,并经久不衰.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要自觉地把握廉政建设的主动权和发展形势,积极探索构建符合行业实际,体现科技创新特点的特色廉政文化,切实发挥廉正文化的感召力、约束力和引导作用,努力营造廉政文化与文明,廉洁创新的发展环境.只有真正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从政要求与企业科技创新相结合并落到实处,才能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文化动力和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