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区域经济总体战略实施以来,区域公共投资有了迅速增加,与此紧密相连的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提升。区域公共投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表现在公共投资的产出弹性普遍低于私人资本,就当期影响而言,区域公共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是不对称的。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以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公共投资力度。实施"投资差距"政策,使中西部地区的公共投资远大于东部及东北地区的公共投资,政府要合理界定投资领域,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公共投资。  相似文献   
2.
孙久文  原倩 《前线》2016,(5):38-40
正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依法治国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区域与城市领域的依法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1为什么不能只强调工业孙久文:我国2000多个县的发展条件和自然资源都不一样,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模式。有些县域经济发展不是按照自己的条件,片面地追求大和全,上马了一些不适合的项目,劳民伤财。有的县域过度开发资源,尤其是中西部的县,加工工业不行,为了发展,不得已从资源入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城乡统筹发展的和谐理念。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后,我国未来的城乡规划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城乡规划与城镇体系建设、主体功能区定位等五方面关系,充分体现区域差异性和主体功能,引导城乡要素空间流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经济具有经济中心空间漂移,消费重心变化,投资与进出口重心变化等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区域空间格局又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转移使工业空间分布出现从聚集到扩散的新变化;转型发展使服务业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趋势明显;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并未随区域经济变化而发生根本性改变等。区域格局变化对建设“战略支点”有深远的影响。战略支点建设作为广西的发展定位,应当考虑三个原则:地区优势,包括资源、产业、人文、政治、区位等;宏观要求,国家对广西区域发展的总体安排;战略模式,未来一个时期内广西区域发展的总体构想与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协调发展的两个转变。相应地从空间特征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经过了从沿海向内地转移,再从内地转向沿海,然后转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几个阶段。本文将回顾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并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入手,研究自主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并利用条件收敛回归方程对1998-2004年全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定量考察自主创新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及其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必然要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经验,利用点、带、网三种经济空间格局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国际发展环境受到的约束增强,国内人口、资源环境也发生深刻改变,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面临新的挑战,迫切需要立足新形势的需要从优化发展路径动力转换、加强特殊类型区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与构建更加科学的区域政策体系等多个方面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的重大命题:到2050年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梦,引发了经济学界对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广泛讨论。其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指导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是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面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十四五”时期,重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对实现更高质量、更具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国家、区域、城市、县域四级空间尺度出发,以“整体分散,优势集中”为行动指南展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国家尺度下,在集中力量缓和东西失调、南北分野以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同时,以“一带一路”为牵引融入国际大循环。在区域尺度下,打造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城市群、长江中游—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五大核心增长极,助力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在城市—县域尺度下,抓好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培育工作,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在此基础上,融通国家、区域、城市、县域四级尺度,共同引领“普遍沸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