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英美刑法中的严格责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英美刑法中的严格责任孙光骏一、严格责任的内涵在英美刑法中,关于严格责任的犯罪,一般定义为缺乏犯罪心理或犯罪主观要件的犯罪。作为一种例外,在某些特殊的犯罪中,即使被告人的行为不具有被控犯罪的故意或过失,即使被告人对必要的犯罪条件没有犯罪意识或行为过...  相似文献   
2.
论绑架勒索罪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根据新刑法第239条的规定,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罪名问题.主要针对目前刑法理论上“绑架勒索罪易名说”和“绑架勒索罪保留说”进行了评析,从而得出绑架勒索罪这一罪名依然存在的结论.(2)绑架勒索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问题.在评析刑法理论上对绑架勒索罪各种界定的基础上,对绑架勒索罪作出了新的定义,并据此定义详细论述了绑架勒索罪的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以及客体要件.(3)绑架勒索罪的有关界限问题.具体对绑架勒索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绑架勒索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3.
法律监督的根本任务是发现、惩戒和纠正违反法律的现象,故法律监督方式不仅要有“检查发现”违法的方式,还应当有“惩戒纠正”违法的方式,两者共同构建出法律监督方式的完整逻辑体系。针对不同的监督对象,法律监督范围、法律监督方式应当呈现出一种梯型结构:对象从普通到重要,范围从窄到宽,方式从少到多,力度由弱渐强,以充分体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对社会根本秩序与核心价值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是检察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语境中分析.法律监督能力是一个主观性概念.是指检察机关适应和改善客观条件而胜任法律监督职责的能量和本领.检察机关提出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着力点在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有所作为.从宏观层面而言,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应着重从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执法理念、业务素质、工作机制、监督环境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建立与完善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机制的基础是检察职权的优化配置。本文结合检察职权优化配置的相关理论,对检察职权在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过程中的优化配置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湖北省检察机关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调查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析检讨.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规则》,建立与完善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孙光骏 《政策》2004,(2):35-35
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民营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近年来,汉阳区人民检察院转变观念,积极拓展检察职能,在预防民营企业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7.
与国外发达法律体系相比,我国刑事诉讼的程序设计仍存在诸多缺陷和完善改进的空间:(1)无罪推定原则并未被正式规定和完全认同;(2)沉默权在我国应及早确立;(3)在程序法上,应把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加以区分,法律真实才是司法诉讼证明的首要任务;(4)简易程序的设计必须符合正当程序理念。  相似文献   
8.
孙光骏 《中国检察官》2006,(2):11-15,58
独立行使检察权是检察权运作的当然要求,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手段。文章从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和强化对检察权监督制约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检察权独立行使的因素,提出了解决措施及设想。  相似文献   
9.
我国立法未对法律监督方式做出系统、科学的设定,以至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现阶段,法律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完善法律监督方式是强化法律监督的重要切入点。法律监督的根本任务是发现、惩戒和纠正违反法律的情况,故法律监督方式不仅要有“检查发现”违法的方式,还应当有“惩戒纠正”违法的方式,两者共同构建出法律监督方式的完整逻辑体系。法律监督并非是对所有违法的监督,针对不同的监督对象,法律监督范围、法律监督方式应当呈现出一种梯次型的结构,即:作用对象从普通到重要,监督范围从窄到宽,监督方式从少到多、监督力度从弱到强,从而充分体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对社会根本秩序与核心价值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正日益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类犯罪行为的研究日益加强。基于对未成年人特定的身心发展阶段的考量,及对未成年人实施刑罚可能给犯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我国立法强化了对未成年犯罪人的保护。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相继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但在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仍然产生了"畸轻畸重"等争论。日前,本刊结合典型案例,与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检察院、宜都市人民检察院共同邀请专家,讨论了"未成年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能否适用缓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