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企业管理要创新,就必须触动和改革传统的企业制度,建立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这种制度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本假设理论基础上,并以企业文化为载体,融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这种融入,不仅是管理创新的内在需要,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克服长期以来种种弊端,走出困惑得以创新的契机。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管理运行轨道在增强职工的凝聚力,激发和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上重新发挥巨大作用,同时还可以为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企业管理中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发挥重要作用,使现代企业管理显现出强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党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在党的建设理论上有许多新的发展与创新。首先,“讲话”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强调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基本要求和内在联系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强调“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讲话”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党要站在新时代前列,立足…  相似文献   
4.
宣传思想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政治保证。面对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领导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和研究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氛围提供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是,对“领导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这不仅指明了原因,同时也包含了标本兼治的途径与方法。那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格组织制度管理;强化党内和民主监督。三者并施,而且教育必须摆在第一位。  为什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第一位呢?首先因为,腐败行为说到底主要是由于公共权力异化的结果。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曾指出:“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对于这种权力倾向于腐败的根本原因,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性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空前的挑战。如何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去认识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我们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孟浩明 《理论前沿》2003,1(4):15-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四个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根据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而提出的,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人的学说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也是现实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早在《共产党宣言》中他就揭示了这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在《1844年经济学哲…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转型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精神文化的中枢与灵魂,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当前应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我国社会转型期国际国内的重大变革对主流意识形态提出的挑战,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建设,加强对新闻、网络媒体及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与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员干部自身修养的迫切需要,也是党内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体现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外在要求和自身的需要,在阐明以人为本的来源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科学函义基础上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并对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体现和坚持以人为本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