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毛泽东的文化观与其政治信仰是密不可分的。"大众化"是毛泽东文化观的一个显著特征。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开辟了文化大众化的新时代,文化应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通过自下而上的群众性的"文化革命"运动,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从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这是晚年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主导思想。探讨毛泽东文化观与政治信仰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都具有重大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者马克·赛尔登提出了"延安道路"这个概念,但对其内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延安道路"的理解各不相同,但都强调"延安道路"所具有的动员群众进行生产合作、发动群众实行区域自治、依靠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等特征,认为"延安道路"的核心问题就是中共与农民的关系。不论是从"延安道路"的形成过程来看,还是从毛泽东回答黄炎培的"窑洞对"来看,"延安道路"的实质都可以归结为"人民民主的新路"。"延安道路"的形成是历史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新中国的诞生提供了中国方案。虽然"延安道路"不可以复制于当代,也不可移植于他国,但"延安道路"所反映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为民服务的宗旨却具有永恒的意义,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社会的五伦,从西汉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历代社会基本人伦规范,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步入近现代社会以后,由于受到现代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逐步丧失了其社会作用与功能。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学者在传统五伦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六伦、五缘等新思想,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在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综合当代诸多学者对于中国现代伦理、道德重建的积极理论思想的成果,尝试性提出"新五伦"的思想,以就教于学术界,也希望能对从事具体道德伦理文化建设的工作者有思想的启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