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1.
本文以理论的定义和理论成立的四个标准为立论依据 ,分析、论证了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的现代化建设 ;其内容既博大精深又丰富新颖 ;它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已在我国的建设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证实并将得到进一步的检验 ;它的表现形式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逻辑结构严谨。从而澄清了“邓小平有没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不是理论”的糊涂认识  相似文献   
2.
试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国文 《岭南学刊》2004,2(4):17-19
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终点,既符合逻辑终点的定义与特征,又符合邓小平理论自身的实际情况。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作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逻辑学的观点出发 ,以“本质”概念为立论依据 ,具体分析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指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权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五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不仅后三者能将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区分开来 ,而且前二者亦有这种区分功能 ,与时下将前二者视为各社会形态的共同本质的观点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4.
帅国文 《新东方》2000,(9):13-18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仆意识的内涵有了新的演变、但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公仆意识不仅没有过时与落伍,而且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5.
按照哲学价值理论的一般规定,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最广大人民群众(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等)是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为人民造福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导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