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发智力资源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期和内在因素。我们应抓住激活智力资源存量、增值增量、创造开发、引进外援智力资源的软环境和构建合理的农业科技供求机制等几个开发智力资源的环节,增强农民增收的后劲。  相似文献   
2.
价值多元与主导价值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价值多元是客观存在的 ,主导价值观的确立非常必要 :一是社会共同体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二是维护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 ;三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价值多元与主导价值观是多元一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指党员按照党章的要求,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生产、工作、学习和一切社会活动中,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实现党的纲领和路线。“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支部一面旗。”党的先进性主要是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历史的必然时代的要求党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有一点却是永远不会变的,那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共产党员都必须始终走在前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党的先进性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是指它与时代同步,与实践同进的理论品质。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一经产生,就处在与实际运动的不可分割地联系中,经历着实践与理论互动的连续过程:实践产生理论,推动着理论认识的发展,理论又指导实践,促进实践的深化,这样既推动着现实实践运动的发展,又不断地更新着理论自身。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构成了它与时俱进、自我更新的现实机制。(一)辩证的眼光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性前提。马克思主义以辩证的眼光看世界,也以同样的眼光看待自身。马克思主义从不把自己的理论看成是…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本位观念,完整的价值本位观念应由主体和客体两个核心概念来构成。人类的价值思考早于人类的哲学思考,原始先民从价值主体来看,崇尚家族本位;从客体来看,崇尚人的自然力。“家族—自然力”本位的生成就是人本位价值观念的萌发。  相似文献   
6.
庞卫国 《湖湘论坛》2004,17(2):28-31
中国共产党确定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对客体属性、功能的判断来看,人是历史的主体、基础、目的和动力;从对主体需要的解读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需要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及其实现;从客体属性转化为主体需要的现实可能性来看,当代社会提供了客观条件,中国共产党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其利益取向完全符合社会普遍利益,所以"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确定是合理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7.
1998年7月23日,洞庭湖地区的民主垸溃堤,洪水冲毁了许多房屋,冲走了牲畜,淹没了庄稼。有的人眼泪巴巴望着天,只讲这是天意,70年代共和国死了三元勋: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出现唐山大地震,80年代闹动乱,90年代又要来一次大的灾难,这是无法抗拒的天意;有的人垂头丧气,认为垸子里一时不会退水,即使退了水,田里也没有指望了,反正如今政府有救济,饿不死人,不如对着南风睡觉去;当然绝大多数群众还是认为不能泄气和消沉,应该千方百计生产自救,总结教训,重建家园,并提出“早稻损失晚稻补,田里损失山上补,农业损失工副业补。”面对受灾群众的众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是指它与时代同步,与实践同进的理论品质。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一经产生,就处在与实际运动的不可分割地联系中。经历着实践与理论互动的连续过程:实践产生理论,推动着理论认识的发展,理论又指导实践,促进实践的深化,这样既推动着现实实践运动的发展,又不断地更新着理论自身。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实  相似文献   
9.
庞卫国 《湖湘论坛》2005,18(3):16-18
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本位观念,完整的价值本位观念应由主体和客体两个核心概念来构成,以此来考察人类社会价值本位观念的变迁过程,揭示出以人为本这一价值本位观念形成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当今全新而深刻的历史内涵,从而构建“集体—能力”为本位的价值观体系,也就是今天要确立的一种价值本位观。  相似文献   
10.
我国转型期的道德状况存在“滑坡”与“爬坡”之争,争论的实质是新旧道德观念的交锋,问题的症结是道德错位和缺位,解决的途径是道德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