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论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保障中的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是社会保障的生力军 ,福利多元主义、合作主义、管理理论以及第三方管理理论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非营利组织能够满足多元化的保障服务要求 ,降低服务成本 ,提高效率和质量 ,建立多元化的保障基金筹资渠道 ,缓解人口的老龄化危机 ,扩大就业渠道 ,从而推动社会保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困境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是社会、被服务对象、政府、第三方专业机构以及捐赠方对其的认可及信任程度,是非营利组织的第二生命。当前,影响我国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主要原因是其组织内部自律机制缺失,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自身性质定位不明确,有不当营利行为,公共责任缺失,等等。  相似文献   
3.
宋坤  庞娜 《中国民政》2004,(10):32-33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团革命"的到来,非营利组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与政治民主、政治合法性、市场经济、公共服务等的相关性也成为探讨的焦点,非营利组织成为众多理论研究的崭新视角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16、17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巨大发展,然而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全球环境遭到空前严重破坏和污染。“地球日”发起人盖洛德·纳尔逊曾精辟地说“,来自自然的威胁(生态危机)是比战争更为危险的挑战,从德国和日本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起来,但没有一个国家能从被毁坏的自然环境中迅速崛起。工业文明的发展使人们产生了人类已经摆脱了自然的制约的幻觉,从而形成与生态环境的敌对或漠视状态,造成了今天生态意识薄弱的结果。”[1]温室效应、大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日趋严重、有毒化学物质扩散、人口…  相似文献   
5.
庞娜 《中国民政》2005,(8):31-32
在中国近二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强势集团主导改革路径,在资源的争夺与分配上,权力集团与新兴资本集团、知识集团拥有越来越大的份额,力量更趋强大;而劳动集团则逐渐成为利益受损的阶层,承担了改革的大部分代价,尤其是一部分城市失业者与农村贫困人口,成为社会困难群体面临着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中层干部队伍作为基层央行的中坚力量,在人民银行事业发展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高效履职的中层干部队伍,是当前形势下的重要工作任务。从实证的角度考察基层央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并从强化岗位分析、完善选拔任用机制、提升考察深度广度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对于提升基层央行中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