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温病学说起源于战国至秦汉晋唐,而隶属于伤寒范围,经过宋金元时期的变革发展,始脱却伤寒藩篱,时至明清才自成体系。回顾历史,昭示未来。温病学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必然得到蓬勃发展。一、隶属伤寒期战国至秦汉晋唐,尚无温病学专著,《内经》、《难经》、汉·张仲景《伤寒论》、晋·王叔和《伤寒序例》、唐·孙思邈《备急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等对温病的病因、病理、脉象、证侯、治疗等已有所记载或论  相似文献   
2.
(一) 在医学教育中,中医教学与西医教学有很大的差异。首先,根据中医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医理论,这就规定了中医教学内容以继承传统理论为主。祖国医学宝库内容丰富,现行教材就是从中发掘经初步整理而成的。由于这些教材所反映的传统理论稳定,数年难变,故教学内容容易停留在一个水平,如果想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提高一步,不是某一个教师和在短时间内做得到的。现代医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紧密结合,学术周期更替快,  相似文献   
3.
吴又可《温疫论》是第一部温病学专著,近代对其探讨者甚多。笔者认为其不仅揭示了传染病病原的种种特性,而且为整个温病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温病学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等,均受其影响,至今某些温病学的重要理论仍源于《温疫论》。因此,不能视《温疫论》为偏歧之著而低估其学术价值,对其应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