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PISA 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对家庭背景影响学生知识素养的路径和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子女15周岁时的知识素养有正向直接效应,同时父母对子女的精神和学业支持、学校选择、市场课外辅导、学习态度和习惯等四个方面发挥着中介效应,其中以所选学校质量这一中介效应影响最大。在中国,在学校选择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阶层分割现象,所以家庭背景和学校是交互一起共同对学生的知识素养发挥作用。此外,学生所处教育阶段对家庭背景影响其知识素养的具体路径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背景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而到了高中阶段,其效应有所下降,且课外辅导路径已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新移民的社会信任结构进行的考察表明,城市新移民的社会信任结构遵循交往圈假设,即最高为典型特殊信任,其次为非典型特殊信任,再次为非典型普遍信任。其中,典型普遍信任最低;城市新移民以朋友代替亲戚、同学或同乡为最信任的对象;从信任感的建立机制来看,亲戚是城市新移民社会信任建立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交往对社会信任建立的负功能大于正功能。这一结果显示,关系的断裂使得城市新移民社会信任的建立过程更加艰难,新移民呈现出交往但不信任的倾向。为提高社会的整体信任程度,外来移民的社会信任特点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会群体具有互动过程的超时空性与开放性、行动空间再生产中的虚拟性、社会关系的平等性与自主性、秩序建构中的扁平化与多中心性、社群交往纽带的网缘化、群体成员的异质性较高和群体边界模糊等社会组织特征.其社会影响力主要表现为在互动基础上传播信息、提供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帮助、以弱关系为基础进行强社会动员、以舆论聚焦为基础开展...  相似文献   
4.
围绕社区社会资本理论,使用上海大都市调查资料,通过多层模型研究讨论城市居民的社区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从个体层面看,居民的社区社会资本对社区满意度有正向影响;从社区层面看,社区孵化的社会组织数量越多,社区志愿者组织队伍越多,社区居民满意度越高。然而,草根社区社会组织数量并不能显著影响居民的社区满意度。本研究认为,通过孵化社区社会组织,能够提升社区社会资本存量,提高居民社区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当代中国人的职业流动状况,基于对大型调查数据的资料分析,研究发现了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人职业流动的一些新特点:1.中国社会的开放水平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2.职业地位获得的路径也呈现出不同的模式,相对而言,越是开放的地区自致性因素对职业地位的影响越强。3.教育是最为突出显著的影响因素。4.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社会的阶层已经固化,也没有证据证明家庭对性别的影响有偏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优势积累理论视角出发,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年基线和2014-2015年追踪数据和增长曲线模型,考察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学生的学业成就随时间推移是否存在累积效应及其具体过程机制。研究发现,家庭背景、文化资本、居住方式和户籍类型等因素对学业成就随时间推移有显著的累积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教育获得过程中的这些因素对学业成就的负向累积效应要比正向累积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4月27日星期四多云"我这草莓是‘致富果’。别看种植面积不大,但经济效益很可观,比过去光种大苞米强多了!""那好,你教我们技术,我们富了请你喝酒!"……今天,村民龙印和的"老龙头草莓采摘园"比往常更热闹,十多户村民自发前来学习草莓种植技术。听着他们气氛热烈的对话,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说起来,村民们对这"致富果"从不理解到欣然接受,还有一段故事呢。两年前,我刚到双阳村时,全村3万亩耕地中有2万亩种的是玉米,相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会各界从孝道观念和赡养行为两个方面对“孝道衰落”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孝道与孝行”的讨论维度,从动态视角分析赡养行为作用机制的变迁,试图回答赡养行为是否受到孝道观念与代际支持持续且稳定影响的问题。基于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年和2017年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孝道观念中互惠性孝道强于权威性孝道,十余年间,二元分化特征变得更为明显;第二,青年赡养行为全面增强,父代支持行为同样增加,代际双方逐渐形成稳定有效的家庭互助模式;第三,尽管十年间孝道观念、代际支持变化明显,但对赡养行为的作用效应并未发生改变,孝行仍受到各因素的稳定作用。上述结果揭示了我国青年群体的孝道观念、赡养行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对于深入理解我国家庭赡养模式和预测未来养老问题的走向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刘飞  袁佳黎  张文宏 《青年研究》2023,(2):28-39+95
志愿服务正逐渐成为中国青年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青年群体处于职业发展起步阶段,工作状况是影响其志愿服务参与的重要因素,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上存在“时间约束理论”和“社会整合理论”之争。通过对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工作时间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率和参与深度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工作时间较为灵活的青年更乐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也倾向于贡献更多的服务时间。研究结论为社会整合理论提供了中国情境下的经验证据,也为解决青年群体志愿服务参与的短暂性与不稳定性等现实问题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收入是高校吸引、激励和留住教师的重要工具,构建与“双一流”高校建设相适应的收入分配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官方统计数据和2019—2020年进行的“高校教师获得感调查”上海市数据的分析发现:十余年间,上海市高校教师收入尽管逐年增长,却与其他知识密集型行业相比难具竞争力;教师内部存在收入差距,专业技术职称、人才称号级别和学校类型是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除收入、专业技术职称等因素外,与所在学院、学校其他教师以及其他体制内成员比较后的相对剥夺感也是影响收入满意度不可忽视的因素。需要为“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构建与不同层次高校相符的教师收入分配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提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