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实现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不懈追求.回顾这一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在围绕如何实现中国现代化进行思考和布局,由此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体现为总体布局、时间布局和空间布局的科学统一.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框架",时间布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表",空间布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作战图",三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之中,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一个鲜明特征.在新时代,要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坚持并不断地将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布局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正>时间:2018年6月7日1994年3月,我被调到虹桥街道任党工委书记,那时正好是"凝聚力工程"的初始阶段。当年4月17日,《解放日报》以整版篇幅发表华阳路街道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做法及评论员文章之后,全区上下纷纷响应区委的号召认真学习。虹桥街道党工委及时响应区委号召,并联系实际,提出在居委会层面培育"凝聚力工程",建设先进典型的思路。街道精心选择  相似文献   
3.
世界持久和平是人类追求的梦想,康德文化对世界持久和平的建构与信念是对世界混乱、发动战争的批判。这种构建世界持久和平、合作共赢的和谐世界理念思维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谋而合。从共同愿景、实现路径、价值取向及理论威胁等角度分析两者的共性,同时从内涵丰富性上、理论渊源上、意识形态上、政策路径现实性上的差异性进行理论对话,可知康德文化对世界持久和平夙愿的思维只有内化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外交战略中,才能最终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与信息化的高度发展,社会原子化程度加深,社区居民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高级化的趋势。面对社区治理的诸多问题与挑战,以无缝隙政府理论与公共治理理论为基础,一种新的治理范式与方法——"无缝隙治理"应运而生。本文尝试结合曲阳社区"全岗通"工作模式的运行背景与实践经验,运用无缝隙治理的内涵,以党建引领、凝聚多元合力,"技术+服务","单兵+团队","双向督导考评+绩效惩罚"等维度为视角,分别建构并探究治理主体参与、多元主体治理能力提升、治理达人培养、绩效考评监督的无缝隙治理对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路”命题蕴含着多维的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中国道路”包括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五个方面的叙事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有机统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的唯一道路选择。以上基于不同维度分别表达出“中国道路”的基础轨道、文明形态、鲜明底色、发展动力、胸怀天下等核心要义,构成了研究和阐释“中国道路”命题的崭新视角。准确把握上述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有助于站在更宏大的视域中审视和理解“中国道路”命题的多维性、正确性、价值性,从而在有效应对和化解“中国改旗易帜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论调的基础上,推动“中国道路”的发展实践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