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实践,面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总结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从哲学上深入考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其所蕴含的历史和时代价值,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之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尽管依然是全球化的主导者 ,但从根本上讲 ,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不仅不是“全球化”的真正积极的推动力量 ,相反在一定意义上越来越成为这个进程的阻碍因素和破坏力量。全球化的发展从本质上说是同资本主义制度相冲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世界经济在总量上的确增加了不少 ,但从中受益最大的是极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日益陷入经济增长乏力、生态环境恶化、社会动荡不安、债务负担沉重、新老疾病肆虐等恶性循环的深渊。影响全球化进程顺利进行的不确定因素不断涌现 ,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前景随…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这一重要的思想和概念在日益深入人心的同时,正逐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新概括。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审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于它揭示了被我们一直忽视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类属边界表现清晰的知性思维构筑在古典形式逻辑之基础上,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渗入人类自我意识的实践活动,其中以古希腊文明为代表昭示了这一过程。思维之发生可以从自然的、社会的以及自我意识的角度去考察,其在集大成者黑格尔那里得了提炼升华。  相似文献   
5.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并不是"实践"而是"物质",这里所谈的"物质"并非机械唯物主义所谈论的"物质",它既是"大无"又是"大有"."实践"本身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相似文献   
6.
张西立 《创造》2010,(5):96-97
作为后学,能够有幸读到周善甫先生的《大道之行》文稿,进而对先生的治学为人有所了解,还得感谢先生的嫡传弟子孙炯,正是经过两年前孙炯的介绍,才得以管窥当代国学大作的精妙——《大道之行》作为周善甫先生的扛鼎之作,以广大精微的识见.融会古今,贯通中西,全面、深刻地诠释和体证了中华文化的真谛,是对宋明以来“新儒学”的“接着讲”,而不是“照着讲”,继承和体现了“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这一数千年来中国土人矢志不移的道义和担当!  相似文献   
7.
关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的实质不是"资本主义化",但现实中的"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作为"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在本质上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必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走向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历史发展和研究结果都表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儒家伦理所蕴含的实践理性、忧患意识、隐忍气度、天下情怀、教育观念、民本政治、平等追求、和谐理念与和平取向等,深深熔铸于民族性格、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中,发挥着潜在的助推作用,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的背后离不开文化和精神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在低谷徘徊以及中国的优异表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的态度在向理性和现实主义回归,但种种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倾向性议论不仅从来没有停息,并且总是跟随形势的发展有新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历史地具体地看待“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近年来出现频率极高的字眼,有所谓“市场全球化”、“资本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等,尽管角度不同,说法不一,但大都是在人们能切身感受到的层面上进行谈论的。不可否认,这是当今所谓“全球化”的经验事实的一面。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这种感性认识的层面上,而不是努力上升到理论抽象的高度加以深入分析,我们的眼光就将因此变得狭小而孤立,我们的行动也将因此失去固有的原则立场和高度的历史自觉,从而变得支离破碎。有鉴于此,我们决不能满足于人云亦云,不能为光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