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1.
不同时期的文学所呈现的成果形态不同,所表现出的地域文化特征亦不同.北京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其文学的发展有着独特的线索和规律.边荒色彩成为前建都期北京文学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2.
清代中晚期的北京,流行着一种语言通俗、七言四句的诗体——竹枝词。这些通俗诗,描述了清代北京的风土民情,记述了清代北京的生活时尚,表现了清王廷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那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标记,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帝都末期城市生活状貌的文本,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沈约文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三易”说.《颜氏家训·文章篇》云:“沈隐侯曰:‘文章当从三易二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诵读,三也.”“三易”说涉及到诗歌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声律、对仗、用事和用语.沈约用一“易”字作了统一的规定,表明了他要求诗风由雅向俗转化的用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法制与文学交叉的视角观照元杂剧中的公案戏,从中寻绎蒙元法制文化的戏剧表述,探求游牧民族法制文化的特征,并论及公案戏中包公的形象特点及其法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开设于政法高职院校的法律文书课程,应当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与其培养目标相一致。本文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法律文书课程与司法实践职业接轨的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语言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文字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也随着改革开放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改革开放作为重要的社会背景语境,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语言面貌。其中政策法令性语言、广告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发展变化,最为清晰地反映出社会前进的步伐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中国的崭新面貌。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期的文学所呈现的成果形态不同,所表现出的地域文化特征亦不同。北京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其文学的发展有着独特的线索和规律。边荒色彩成为前建都期北京文学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也就是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之不断完善,更加适合高职院校的开设特点,更加适合高职学生实际需要的过程,其中的核心问题是课程定位和教学方式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大学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因此引起了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以及学生的普遍关注。本文仅以多媒体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切入点,探讨其使用的方式和发挥的效用以及使用中应当重视的几个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本文从《法律文书》课程的性质、特点和教学实践出发,探求该门课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营造途径和作用,以期为法学高职教育相关学科的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