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4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内皮素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后内皮素在心肌组织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 (SABC法 ) ,对分别经过单纯缝线结扎、药物、脂质饮食预处理后结扎及假结扎处理的 5组 60只实验大鼠 ,在冠脉左前降支结扎后的不同时间点 ,观察心肌组织的内皮素表达情况。结果 阳性组各个分组的大鼠在心肌缺血早期均出现了内皮素的阳性表达 ,且经过预处理、存在慢性心肌缺血倾向的大鼠在更短的时间内出现了阳性染色 ;而假结扎对照组未见明显的阳性染色。结论 内皮素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早期心肌缺血的病理诊断指标之一 ,并可为心性猝死 (SCD)的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弹力膜(IEL)病变与冠心病猝死(SCD)的关系。方法从本单位近5年尸检案例中挑选60例病例和心脏标本,分为SCD组、对照组A和B组。每例分别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取材,常规制片,HE和双重组合特殊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冠状动脉IEL,并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特殊染色的IEL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60例中,SCD组(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30~83岁)的冠状动脉IEL缺失明显(缺失率=41.64%),未缺失的IEL失去原有弯曲度而变平直;对照组A(冠心病非猝死者,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41~80岁)的冠状动脉IEL缺失程度较SCD组稍轻(缺失率=30.53%);对照组B(无冠心病的其他死者,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7~54岁)的冠状动脉IEL仅有轻度缺失(缺失率=15.67%),多保持原有波浪状结构。统计学分析显示,SCD组与对照组、SCD组与对照组B、对照组A与对照组B之间IEL缺损率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SCD组与对照组A在IEL缺损率上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SCD与其冠状动脉IEL缺损率的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反应蛋白(CRP)对冠心病猝死(SCD)的诊断意义。方法从本教研室2001~2004年尸检案例中挑选68例案例资料和心脏标本,分为3组A组SCD(27例);B组冠心病非猝死者(21例);C组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死者(2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每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右主支粥样硬化斑块内的CRP染色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有20例CRP免疫组化染色强阳性,6例呈较强阳性,1例为弱阳性;B组中3例呈较弱阳性,11例微弱阳性,7例为阴性;C组均未见阳性反应。结论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CRP对SCD的死后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猝死心肌肌动蛋白缺失的免疫组织化学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图像处理系统,对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医学研究所1994年尸检冠心病猝死和对照组病例(各15例)的心肌肌动蛋白缺失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发现冠心病猝死病例心肌纤维内有明显的肌动蛋白缺失,是大小不一,多发、散在分布;对照组无或仅局限性小灶状缺失。将检测结果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非常显著,说明重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是否冠心病猝死,其心肌肌动蛋白缺失的范围和程度有明显差异,冠心病猝死和对照组病例心肌肌动蛋白缺失的差异具有诊断意义,而形态定量分析能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心肌纤维内肌动蛋白缺失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疏导与渗透     
疏导,本是一种治水的办法。相传大禹的父亲治理洪水,堵而不疏,治水失败。而大禹继承父志,采用疏导之“妙方”治水成功,从此,大禹成为千古流传的杰出人物。 由“大禹治水”想到做人的思想工作,道理无不相似。疏导,运用到思想工作中,也将是一个极好的方法。疏导,就是疏通引导。所谓疏通,就是广开言路的基础上,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帮助人们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分析问题,把群众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相似文献   
6.
法医病理解剖,或称法医解剖(forensic autopsy)是查明死因及相关问题最重要的方法,对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的调处和审判并对提高诊疗水平、促进医学教学与科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法医病理解剖司法鉴定文书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案情简单或只用病历资料代替,尸解和病检的记录与描述及病理诊断不完整、准确、规范,部分鉴定意见不明确、具体、甚至结论有误;图照质量不高、取舍不当或无图照,文字和打印问题等。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各鉴定机构要高度重视法医解剖报告文书的质量,加强人员培训、强化监督管理和质量监控,并加强尸体解剖立法工作,从法律上保证尸解及其报告文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黄瑞亭、陈新山编著的《中国法医学史》即将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叙述了我国自战国时期至现代的法医学发展历史,共36万字,附图67幅,对不同朝代(时期)法医学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对不同时期的检验制度、检验案例、法医成就以及重要事件进行了阐述;对180位历代对法医学发展有影响和有贡献的人物进行详细介绍。所选古今人物,主要以法医人物为主,也选入了医学、立法、文学、历史等方面对法医学有影响或有贡献的人物。本书有别于其他法医学史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猝死的病理学研究——附128例尸检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报道128例冠心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研究结果。其中冠脉病变4级63例,3级26例,2级29例。3级以上病变者斑块分布多较广泛。各支病变中以左前降支最常见。并发新鲜血栓形成者18例,斑块内出血17例,急性心肌梗死仅2例。36例冠脉斑块有炎性细胞浸润。56例见心肌间质纤维化或小灶疤痕形成。指出虽然我国冠心病发病率较低,但仍是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尤以中壮年男性多见;多数病例无明显诱因而于睡眠中猝死。对冠心病猝死发生的特点、冠脉和心肌病变及病理诊断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1案例资料某男,3岁,某日13时和姐姐在家吃市场上买回的“牙签猪肉串”,两人共食用约120g,姐姐食用较少,于16时两人均出现恶心、呕吐、面部紫绀等症状,即被送医院,患儿于途中死亡,姐姐经医院注射“美兰”抢救成功。尸体检验当晚20时尸检。尸斑呈灰褐色,肢端紫绀明显,血液呈深红色,脑组织未见出血,心脏肉眼观未见异常,肺淤血,轻度水肿,腹腔积液150m l,肝、脾肿大,肠系膜血管淤血,胃内有肉食等约200g。组织病理学检验镜下见心肌间质淤血,支气管腔及周围肺泡内较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渗出,肝、脾重度淤血。毒物化验尸检时提取的胃内容检…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遗传性危险因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大多数国家中老年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现就其危险因素的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以血中同型半胱氨酸 (Hcy)升高为主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在非遗传性Hcy血症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中 ,部分存在着高Hcy,故有些学者认为 ,高Hcy是一种独立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1]。1 1Hcy的代谢与高Hcy血症Hcy由蛋氨酸脱甲基生成 ,Hcy 有3条代谢途径 :(1)以甲基四氢叶酸为甲基供体 ,在甲基四氢叶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