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1.
从暴力的作用对象的角度区分抢夺罪与抢劫罪有诸多缺陷,这导致现行司法解释对飞车行抢定罪不准确、逻辑不严密.飞车行抢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背被害人意志,采取利用飞车压制被害人反抗的暴力手段抢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该行为具有侵害被害人生命和身体健康的高度危险性,并且行为人在主观上是要追求和利用这种危险达到非法取财的目的,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但不符合抢夺罪的构成要件.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看,将飞车行抢定罪抢劫能够更好体现刑法的预防功能.为防止量刑歧重,对个案中未造成任何实际损害的行为人,可依《刑法》第23条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于室外艺术作品所作的合理使用规定不仅过于简单,而且没有充分考虑到该种作品的特性,导致司法实务的判决出现极大争议。笔者试图通过各国的实践立法分析,结合该种作品特有的公共性、依附性,区别不同情形建立更为详细的室外艺术作品合理使用的标准,包括创作型使用、单一复制和环境结合型复制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三鹿事件”发生以来,各大乳品企业纷纷改换策略,着以名人或是一般消费者现身广告,这种广告表面上有推荐的意义,但实质上却有非保证性、非代言性和难以验效性的特点,我国法律的粗浅规定没能有效对此规制,为此须将这类广告区别分一般消费者型和名人专家型,设置不同的注意义务和责任形式,并从保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出发引入竞争公益诉讼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4.
曹燕飞 《法制与经济》2008,(14):23-24,29
基于现实的需要民法习惯应当在我国民事法律的渊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对指导民事法律实践的发挥潜在作用。本文试图在现行法的框架内,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即民事习惯是否应当成为我国民法所认可的法律渊源,民事习惯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种方式被导入我国民法体系中,以论证民事习惯导入我国民法体系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