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李厥云 《工会论坛》2013,(6):169-171
当代移民作家群体,比如石黑一雄、奈保尔、萨尔曼·拉什迪和提摩西·默等,试图展现源自异域文化和价值观的不同经历,刻画移民群体因孤独、失落和身份危机而面对的精神困境。英国日裔作家石黑一雄通过其国际化写作主题和卓越的叙事技巧,描述了移民群体遭受的文化身份困境,流露出他对文化或种族冲突因素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2.
李厥云 《工会论坛》2011,17(3):168-169
本文从口译中译者的自我规范性出发,采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探讨了译者思维图式的心理建构和认知结构,并以奥巴马就职演讲为例,揭示了演讲者身份的构建的文化因素和译者身份的实现过程,进而探讨译者在文化交际中所承担的任务以及由此而对演讲主体的形象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厥云 《工会论坛》2014,(3):148-150
诗歌翻译的标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归化"与"异化"之争更是由来已久。而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既要整体把握作者构建的诗性与诗意,更需驱使本国文字再塑目标读者欣然接受的诗韵。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语体的诗歌译介文本,强调了迁移性意象在诗歌翻译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力,以期达到在文本交际中诗歌意象的完美重构。  相似文献   
4.
李厥云 《工会论坛》2009,15(3):157-159
石黑一雄的作品主要是着重刻画现代人普遍的人性及生存困境,其侦探小说多以戏仿手法,深切反思欧洲中心主义者的“使命感”,并讽刺了其对真实历史的逃避态度,深刻理解隐于历史事件之后的文化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厥云 《工会论坛》2011,(6):155-156
译文既要传承源语作者、译者和目的语受众之间的文化交际功能,还需符合“功能加忠诚”的翻译原则。本文以爱伦·坡的作品《厄舍房屋的倒塌》为例指出,译文的创新性不仅要考虑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读者的心理期待等因素,还要用语义关联的原则来评估译文承担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6.
翻译应遵循何种标准才称之为佳译,各种论点可谓甚嚣尘上。而译者的文化身份无疑成为阻碍译作构建文本效果等值性的关键因素,其中文化偏见或隔阂更是为民族间的交流蒙上了阴影。本文从译者的民族文化身份着手分析文化差异与隔阂对诗歌构成因素的误读,进而阐述其国际化文化身份在诗歌译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厥云 《工会论坛》2010,16(3):131-132
英语听力理解不仅要考虑听力的宏观策略,还要从微观上重视音素以及语流中的语音变化,才能更好地掌握语音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李厥云 《工会论坛》2015,(3):106-108,137
由于60年代美国“外外百老汇”小剧场运动的影响,谢泼德的戏剧艺术置身于西部文明和流行文化相杂糅的当代美国梦,借助好莱坞影视或摇滚等艺术媒介阐述了主人公与社会环境自我疏离的身份认同,以其支离破碎的语言和自我身份迷茫困惑的主人公形象,令读者感触了传统西部边疆和当代都市之间的文化冲突,成为个人在当代社会和家庭文化中的身份缺失的有力体现。  相似文献   
9.
李厥云  安冰 《工会论坛》2007,13(6):141-142
当代许多移民作品描述了不同文化与价值形态,揭示了移民群体失落、孤独的精神状态,以及丧失文化身份而导致的尴尬处境,并深切关注文化身份与种族冲突的根源及影响。在小说《上海孤儿》(When We Were Orphans)中,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将对文化身份与国际化题材的关注完美结合,突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以及当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思索,阐释了非殖民化对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的影响,以此反思现代人丧失身份归属的内在根源与实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