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试论建筑工程优先受偿权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同民 《山东审判》2004,20(4):66-69
建筑工程优先受偿权是一项既涉及建设工程合同 各方,又涉及其它债权人切身利益的重要权利。《合同 法》第286条仅对建筑工程优先受偿权作了一些原则 性、概括性的规定。2002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 以批复的形式,对《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作 了一些规定,但从上述规定及批复来看,许多问题并未 得到澄清,在理论上和实务中都产生了很大争论。建筑 工程优先受偿权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权利?专家、学 者莫衷一是,本文拟从比较法的角度来阐明这种权利 的性质,以对《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有所裨 益。  相似文献   
2.
受刑人虽然身披刑罚,但仍不失其为一国公民的身份,仍不失其为人的事实,仍不失其诉求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处在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中,受刑人权利更容易受到侵犯,受刑人更需要人权,更需要尊严,更应当有特殊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纠纷解决的路径探寻——关于ADR的借鉴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同民 《山东审判》2007,23(2):66-70
ADR作为一种诉讼外的纠纷解决机制,以其独特作用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许多国家把它作为诉讼的替代手段加以发展利用,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作为诉讼的替代机制,ADR有许多诉讼所不具有的优势,有其独特的价值,在纠纷解决中可以与诉讼形成良性互补,共同构建起纠纷解决网络。就如何构建我国纠纷解决机制、借鉴ADR的成功经验,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本文从价值分析的角度,找出ADR对我国构建纠纷解决模式的借鉴,并立足我国现状,对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纠纷解决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建筑工程优先受偿权是一项既涉及建设工程合同各方,又涉及其它债权人切身利益的重要权利。《合同法》第286条仅对建筑工程优先受偿权作了一些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2002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以批复的形式,对《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作了一些规定,但从上述规定及批复来看,许多问题并未得到澄清,在理论上和实务中都产生了很大  相似文献   
5.
<合同法>第286条规定:"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的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以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  相似文献   
6.
法官释明权与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换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同民 《山东审判》2003,19(1):74-76
一、法官释明权 法官释明权是一个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与生俱来的概念。主要是指,在诉讼过程中,法官在当事人的主张、请求或陈述的意思不明确、不充分、不适当的情况下,依法对当事人进行询问、提醒、启发或要求当事人对上述事项作出解释和说明的权限。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一) 行使释明权主体必须是法官,其他任何人对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人权观念,本文以文化对于受刑人权利保障的影响为视角,阐明了在中国传统语境下的"合数型"人权观与在西方语境下的"质数型"的人权观的不同之处,认为在中国当前务实的态度是采取"和而不同"的人权观处理受刑人权利保障问题,并认为"和而不同"是不同文化相处的原则态度,而"和而不同"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权发展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同民 《山东审判》2005,21(5):58-60
一、自律与他律的基本涵义与关系古代,“律”一词源于乐,强调的是基准性,《说文》中说“律,均布也”,后来被引伸为规制、标准。在“律”一词用于表示刑律之后,渐渐与“法”同义。因此,自古以来,“律”代表的就是社会规范,表示的是对人的约束。而今,我们每个人还依然处于各种各样“律”的约束之中,当然法官也不例外。而对法官来讲,约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