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公共行政的精神》这本书中的问题意识、核心命题和关键性概念的体认与解读,得出中国转型期的公共行政改革可适当借鉴《公共行政的精神》重申公共价值的理念要旨。转型重在转念,中国转型期需要重申公共行政精神,重视本质性思维,但要基于中国转型期的大国现实进行合宜的选择而非直接照搬弗里德里克森的理论体系与结论。  相似文献   
2.
发展为人所特有,发展的变迁显现了人的生存方式的变迁。人对发展观来说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人对自己的生存境遇的省思决定发展观念的产生,并对发展观念的变迁起着导源性作用。人的这一作用集中体现在其生存观念中。  相似文献   
3.
管理学先知福列特的组织管理思想本根的关切是管理中人的自由何以可能的问题。用福列特自己的指称就是探讨"组织关系中的自由问题"。而其自由观背后的权力观已迥异于传统权力观,这种权力观支撑下的组织中的自由被赋予新的意义:在福列特看来,管理即自由。因为提高管理理念的革新,可以大大提高组织中个体的创造性,组织员工能力的提高,也将意味组织中的个体人向全面自由发展迈进了一步。它的实现首先从组织领导理念的全面革新开始,得益于组织领导观、权力观的革新。而福列特对此,做出了诸多有益的系统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管理哲学研究经历了产生、热议、徘徊、转向和突破。其变迁可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庇护下的管理哲学;多样性发展的管理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哲学因子的现代阐发。其最焦点的问题是管理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管理哲学与哲学、管理的互动使其经历了由明确化、体系化的界定到更深入分析管理哲学的问题域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走出去"战略既是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国家能源战略以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国际化企业来说,首先直面的是跨文化管理的各种挑战,这是其最棘手而又不能回避的问题;而国际化能源企业运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拥有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领导观,这是决定企业发展具有可持续动力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管理哲学研究经历了产生、热议、徘徊、转向和突破.其学术轨迹可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庇护下的管理哲学;多样性发展的管理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哲学因子的现代阐发.其最焦点的问题是管理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管理哲学与哲学、管理的互动使其经历了由明确化、体系化的界定到更深入分析管理哲学的问题域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良知的“本体”说本身的成立还要以对人的前提预设为前提。在阳明那里,这 “天理”与“人欲”有作为“前提”讨论的必要:一个是逻辑前提,称为“天理在前”,一个是“事实前提”,称为“人欲在先”。 天理与人欲之所以对立,是它们背后的公与私对立。天理与人欲的现实关怀,我们可以用一个“忧”来作具体体认。“忧”可以说是内圣外王的理论的现实关怀的极佳体现。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伦理学界,非人类中心论正日益成为强势话语。但从理论根基上对这种强势话语进行透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非人类中心论在实质上并没有走出人类中心论,二者争执的实质只是思维方式之争,非人类中心论试图强化的只是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9.
学界正在对中国本土管理理论体系进行热议,而这种探讨还要建立在管理理论知识生产的探讨之后。基于此,通过直面管理的实践特性,追问管理学研究的本质,在管理理论知识生产类型的对比中,具体说是在管理理论知识生产层面深化探讨“管理经验说”“管理诠释论”与“管理构建说”,尤其要引入知识生产类型视角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其结论是“管理诠释论”这种知识生产进路在传统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史研究中有不可忽视的定位,其在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生产导向管理科学化研究进路后被忽视,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揭示与论辩,也论证了其在面向未来直面实践的管理理论知识生产中仍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为此凝聚了一个核心观点:管理诠释论也推动着管理理论知识生产。直面实践的中国管理理论研究需要在管理理论知识生产方式上进行融合,这将更有助于中国本土管理创新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政党制的基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际合作,这是中国政党制最根本的现实。这种政党制反映了一种新型领导观:致力于释放、引导和开发被领导者的创造力潜能。中国共产党身先示范,从理念、政策和制度等取向积极促成党际良性互动。它揭示的权力观相对于传统此消彼长的权力观而言,是一种加法权力观。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开展有利于党际互动的能力建设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