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效东  陈占安 《唯实》2007,2(4):8-11
政治统治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承担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社会责任上的不同表现,决定了它们最终的政治地位。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只能由其完成特定历史时期社会职责的成效来确定。  相似文献   
2.
摆脱精神贫困,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理论逻辑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文明对精神生活向往的思想承续;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的百年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从实践逻辑看,实现人民精神共同富裕应该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精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耦合和构筑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3.
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建设的必要环节。思想、物质基础、生存技能以及家庭承载能力是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内在风险因素,自然灾害、市场机制、政策偏差和人口外流是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外在风险因素。为了规避规模性返贫风险,必须加强精神建设,激发致富意识;夯实乡村基建,增强乡村发展动力;完善乡村救助体系,让脱贫人口更有底气追求美好生活。同时,要在返贫监测机制的优化、适时调整的帮扶政策、更全面的人才支持和更优化的乡村产业四个方面发力,以健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外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2008年金融危机使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陷入衰退,世界也因此进入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动荡和经济衰退的时代,世界各国共同面临"和谐与复兴"的共同问题,和谐与复兴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梦想。中国已经走在和谐和复兴时代的前列。  相似文献   
5.
李效东  陈占安 《唯实》2007,(9):19-21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科学发展观并不是要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是要通过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可持续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改善.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这个概念的提出,使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内容更加全面。它加深了党对人民的需要和愿望的认识,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从人的客观需要出发,认为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这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物质需要、社会关系的需要和精神活动的需要构成人们需要的基本内容,这些需要推动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精神利益进行经济、政治和精神活动,从而形成了人类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这个概念的提出,使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内容更加全面,并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相似文献   
8.
如何代表人民的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向全党同志发出了重温“两个务必”,大力发展艰苦奋斗作风的号召。他强调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9.
李效东  陈占安 《唯实》2007,1(8):19-21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科学发展观并不是要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是要通过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可持续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改善.  相似文献   
10.
人性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一般规律性。"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攀";"权衡利弊,趋利避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共同倾向,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等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