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行贿犯罪查处难的现实困境,大量行贿人没有受到法定的刑事追究。一方面是由于立法规定的“不正当利益”的主观要件难以把握,无法查处向国家工作人员“身边人”行贿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贿赂犯罪的隐蔽性和侦查手段的落后性,侦查部门不得不过分依赖行贿人的言词证据以打击受贿犯罪,存在着司法利益上的交易。破解这种困境,一是要取消“不正当利益”的规定,将向利用影响力受贿人行贿的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加大对行贿犯罪的处罚力度,增加犯罪成本;二是要构建特殊的贿赂犯罪证据规则,提高侦查水平,减少对行贿人言辞证据的依赖。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行政法的全部发展过程就是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的权利义务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现代行政法不应是管理法、控权法,而应是“平衡法”,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则应当是“平衡论”:即在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中,权利与义务在总体上应当平衡。它既表现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的权利和义务分别平衡,也表现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各自权利义务的自我平衡。“平衡论”是以各种现实的法律手段作为存在基础和实现保障的。建立“平衡论”的理论范畴,对于推动行政法制建设沿着正确轨道发展,促进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对于实现民主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行政法学体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请示制度在实践中较为常见,从宏观角度看,该制度存在着下级检察机关请示动机"不单纯"、请求结果性质不确定及制度功能异化的问题。尽管请示制度存在着一些争议,在实践中的运行也出现过诸多问题,但不能否认请示制度对于检察机关的重要意义,其存在有着现实合理性。对请示制度进行一定的改良,而不是直接废除,使其发挥特有功能,弥补不足之处,是较为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刑事立案权未充分有效地行使是司法实践中现实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立案前的初查程序运行不理想、立案中"不破不立"的潜规则以及立案后撤销机制不健全,影响了犯罪追诉效果。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立法、考核机制以及立案观念等方面。有必要从立法上将初查程序合法化,赋予必要的初查措施,并且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取消立案加分和撤案扣分,还要更新立案观念,简化撤案程序。  相似文献   
5.
公诉部门建议撤案体现了有错必纠与诉讼经济的原则,有着存在的合理性。当前由于缺乏立法规范,建议撤案后案件状态不明确,适用条件与适用程序也存在较大的漏洞,加之后续机制缺失,导致了建议撤案制度运行的畸形化。鉴于此,应当从问题出发,在肯定建议撤案的价值功能的前提下,逐步地予以解决,使建议撤案制度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