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立法者的经济人角色分析□李胜兰周林彬按照立法学的解释,立法者有双重含义,一是指有权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法律的政权机关即立法机关;二是指作为立法机关基本构成的领导人员和议员个人①。立法者的经济人特性主要涉及到立法者第二种含义展开有关经济分析。当...  相似文献   
2.
WTO审慎例外与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旨在弥补我国理论界对WTO研究一项空白 ,即金融服务贸易领域的永久性例外———审慎例外。首先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审慎例外的定义及判断标准 ,继而超越WTO文本 ,探讨了其深层次上的平衡、互替和严格等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审慎例外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提出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李胜兰政府拥有财产所有权与政府配置经济资源在我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这一点确定了我国政府在转轨期的经济资源配置活动中,同国有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决定了政府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要担当...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市场化改革对物权 法现实需要的实际出发,运用产权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从物权的经济本质、效率价值、制 度选择、立法和司法的改革、经济与法律的结合诸方面,研讨对物权法进行经济分析的重要 经济和法律意义,并在反思纯粹法学意义上的我国物权法理论和实践的缺陷基础上,提出通 过经济学理论创新我国物权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律供求的均衡分析李胜兰经济法律供求均衡的基本含义是,经济法律的价值都能够通过立法和实施过程顺利地实现,经济法律需求都能得以满足,法律供给适应法律需求,既不存在法律过剩,也不存在法律短缺。人们对既定经济法律的内容和结构安排十分满意,因而无意也无...  相似文献   
6.
按照我国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的原则,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能是执行法律,所以行政机关也可谓之执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经济人特性分析,因局限于经济法律市场的特定含义,则主要是通过对作为执法者的行政机关的经济人特性分析完成的。如果说立法者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选择对己有利的立法方案,具有政治和经济上的较大的可能性,那么从执法者执行立法者选择的法律、法规方面的选择余地少且具有被动性的意义上分析,执法者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去选择对己有利的执法方案的可能性,则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可能性较少。对此,还…  相似文献   
7.
浅论涉诉信访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胜兰 《学理论》2009,(31):130-131
涉诉信访近年来已经问题化,甚至已成为维稳的政治问题。本文试从涉诉信访的概念、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构建司法涉诉信访解决机制,即法官职业化建设保障机制、三审终审机制、司法终结机制;以及司法外涉诉信访解决机制,即司法依据完善机制、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机制、综合治理机制、推进宪政治理机制以及加强媒体监督和社团监督。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所有权主体制度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我国物权立法的理论和实践,在反思我国传统私人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国家所有权主体制度缺陷的基础上,运用法和经济学的方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所有权主体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具体的立法选择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9.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它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在现代社会,对公序良俗原则的运用应该做到:大力推进现行裁判文书改革模式,增强裁判的说服力;以适当的方式明确违反公序良俗的衡量基准;提高法官素质,在审判一线领域配备精英群体的法官,确保公序良俗原则的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10.
论效益法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