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隐性腐败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顽疾,具有隐蔽性深、欺骗性强等特点。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美国在预防和治理隐性腐败方面建立了积极有效的制度,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中美两国隐性腐败的成因具有共性,这为中国借鉴美国经验提供了技术性支持。为治理隐性腐败,中国需要建立公权和私权的割裂机制,加强思想教育,规范公务人员的道德行为,推行财产公示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独列成章,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到战略高度,并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目标,中国“生态梦”跃然纸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具体要求,体现了国人实现中国“生态梦”的决心.在明晰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历程与目标趋向的基础上,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腐败,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制度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顽疾。相对于传统的显性腐败,隐性腐败具有隐蔽性深、腐蚀性大、欺骗性强、渗透性烈、手段灵活及危害渐显等特点。在当代社会,美国在治理隐性腐败的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卓有成效。鉴于隐性腐败的共性,美国的做法对我国预防和治理隐性腐败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