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8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浅论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的培育主要是打好两个基础、创造两个条件。和谐社会的宣传是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培育的思想基础;和谐文化构建是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培育的文化基础;和谐环境的建设是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树立的客观条件;道德修养的提高是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树立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2.
情绪在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窗口。负性情绪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每个大学生都有切身的体验。女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群体,她们的情绪具有一定时代的特征和色彩。从负性情绪的一般性特点:冲动性、压抑性、盲目性的基础上,试图找到一些关于消除负性情绪的发生对女大学生生活影响方面的有效方法。我们发现,情绪作为意识可以通过对自身的有效暗示来进行调适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他们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命运,决定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因此,把握和审视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现状,加强大学生文化自觉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国家的未来,还是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紧迫的。  相似文献   
4.
公民的肖像权,是指公民对通过摄影、绘画、雕塑等方式或其它形式在客观上再现自己形象所享有的专有权。这种权利,是法律直接赋于公民所享有的,因而具有专有性和不可侵犯性。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第一百二十条对公民肖像权的保护作了具体规定,如果公民的肖像权受到他人非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面临着就业问题严峻的挑战.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不同产业自身的比较优势,发挥就业乘数效应.特别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劳动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扩大就业的产业结构呈现新的变动趋势,必须全面考虑优化就业扩张的产业结构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已成为教育的一大热点,各高校愈加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走进各高职院校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尽管已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和开展意义有清楚的认知,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情况并未呈现出如火如荼之势。依据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特点,调整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提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实施以来,各级人民法院严格依照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正确、合法及时地审理了大量民事案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是,在民事诉讼中不少一审人民法院对一些有起诉权而实体上可能败诉的原告人,往往用口头或书面裁定的方式“驳回起诉,不予受理”,使当事人告状无门。有的地方滥用裁定驳回起诉、不予受理的,竟达到应受理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这是民事诉讼中当前亟待解决的“告状难”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办案人员对程序意义上的诉权与实体意义上的诉权混淆不清,因而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除了宪法、刑法和一些行政法中明确规定了对公民名誉权的保护以外,《民法通则》第101条、第120条、又从民事的角度对公民名誉权的保护作了具体规定。《民法通则》对这种权利的保护,主要是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来实现的,如果公民的名誉权遭受他人非法行为的侵害,民事权利主体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予以保护,但是,由于《民法通则》实施的时间不长,人民法院审理这类案件还缺乏审判实践经验,因此,本文就人民法院如何正确审理侵害公民名誉权的案件,作些初步探讨。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不外乎两各方式:一种是侮辱,另一种是诽谤。侮辱与诽谤,实际上包括两种性质相近又有所区别的行为。侮辱是指用丑恶言论或举动对他人进行不堪入耳的辱骂或以其他形式公然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紧缩时期,政府采取了大量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干预经济,力图使我国经济尽快走出“有效需求不足”的阴影,但效果十分有限,原因在于,我国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对经济的“复苏”起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婚姻法第十三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这一规定,是人民法院处理夫妻财产案件的法律依据。但是,在审判实践中,常常遇到夫妻一方财产权的取得时间与实际占有时间不一致的情况。有的是财产权的取得时间发生在结婚以前,而实际占有时间发生在结婚以后;有的是财产权的取得时间发生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而实际占有时间发生在离婚以后。这就给人民法院处理这类案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同大家一起对如何处理这类案件进行探讨,笔者仅就一件夫妻一方财产权的取得时间发生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而实际占有时间发生在离婚以后的财产纠纷案件,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