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杨照东 《中国律师》2008,(10):90-92
任何一种诈骗类的犯罪.按法律规定都需要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缺少“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要件。就不构成诈骗类犯罪。 然而,当一个人客观上确实实施了欺诈的行为,确实因欺诈而获得了他人的财产,主观上又确实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作为辩护人.我们能否有勇气仅以“主观要件缺失”为由为其做无罪的辩护?  相似文献   
2.
从对2004—2007年预警管理能力文献的回顾来看,预警管理能力没有一个清晰、有效的量表进行度量是影响政府预警管理效果评估的一个重要障碍。究其根源还在于学者对"危机""应急管理""预警管理""危机管理"等语义界定的混乱。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对预警管理能力进行了反复研究,得到众多关于预警能力测量的具体指标,经过归类整理,可以得到9种衡量政府预警能力要包含的内容。对这9种内容进行扩展与归类,可以得出衡量政府预警能力的6个维度,它们分别是:识别能力、开发能力、选择能力、实施能力、推广能力、学习能力,为今后政府预警能力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问题已引起法学界的广泛关注,辩护制度的完善是其中的热点之一。作为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基石,辩护制度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重要手段,是衡量一国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把脉刑事辩护制度的实际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关乎立法修改的走向,需要大家的广泛参与。以下刊发几篇检察官、律师的座谈纪要,是为来自司法实践的一种声音。  相似文献   
4.
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改革矛盾凸显,政治、社会、文化、经济交叉影响日益突出,这些影响甚至关系到改革事业的成败,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很多制度化政治体制的问题。虽然中国的政治参与问题很多,但现实中不可能全面地解决,这里只能限于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的分析。因此,从政治投票以及制度化院外活动等方面重点分析中国制度化政治参与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有助于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自2002年年初以来,吴英这个名字就成了国内各大媒体的热点。作为她的律师,我已经记不清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被多少媒体采访过。记者们都想从我这里更多地了解这个传说中的神秘女子。2009年4月16日,吴英的案子一审开庭,三个多月过去了,案子还没有结果。这段时间里,我在反复审视自己辩护观点的同时,也在想着这样的问题:吴英是怎样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