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杨艳东 《理论学刊》2004,(7):102-104
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及电子政务的实施,将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进行从内到外一系列深层次的变革与创新,使行政管理的方式如政务处理、政府采购、社会保障服务、政府决策支持等实现电子化,推动行政管理的模式向着网络化、扁平化、现代化、知识化、民主化、公众化、动态化、灵活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艳东 《理论探索》2005,(4):130-132
电子政务的发展展示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管理的必然趋势。电子政务的实施,能够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内外资源利用效率;能够推动政府管理现代化,扩大政府行政系统开放性,增强公众的参与程度。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由传统政府职能向现代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职业福利失序现象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福利作为劳动者收入的一部分,其水平应该与劳动能力高低和贡献大小成正比,合理有序的职业福利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不同行业的职业福利差距出现了加大的趋势,职业福利失序现象十分明显:一方面是国有垄断行业凭借特权享受看超高福利;另一方面是一些非正规就业领域的劳动者职业福利严重缺失.职业福利失序不但有悖于社会公平,而且会打乱职业声望的正常排序,误导择业倾向,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是社会稳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技术为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渠道和更加宽松的环境,各种介质的网络参政已成为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新的社会阶层利用新媒体渠道进行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存在着非理性、非均衡性和无序化等问题,需要从健全网络参政法制、规制新媒体参政行为、畅通官民舆情沟通、扩大新媒体正规参政途径、增强有效回应等方面创新有序政治参与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政党是政治协商的核心主体之一,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方面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参政党的协商能力是影响政治协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参政党只有不断提升协商能力,才能实现从协商"载体"向协商"主体"的转变,真正发挥协商民主建设主力军的积极作用.参政党协商能力的形成要素主要是政治把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由于受到体制机制大环境的局限和自身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参政党协商能力的提升相对缓慢:协商组织管理能力不强,协商动员能力不强,协商意见转化效力不高,协商议题代表力不突出.加强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要不断增强政党意识和政治共识,健全规范协商工作管理机制,提高协商组织和动员能力,增加协商锻炼和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发展与高校统战工作的新问题及应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统战工作是高校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给社会思想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使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统战对象的"新媒体移民"倾向给高校统战工作开辟了新的阵地,高校统战工作亟需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加快新媒体统战平台建设,建立起兼具新媒体应用能力和政治理论素养的新型统战队伍,培养优秀统一战线"意见领袖",借助新媒体扩大统一战线号召力,增强高校统战人士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7.
建国60年来,我国职业福利的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和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两个阶段.由于存在着定位不清和规制滞后等原因,职业福利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今后发展的思路,应当基于科学的发展观,从保障和福利两个层面明确职业福利的发展定位,做到效率与公平的并重,使其沿着符合自身属性的轨道规范发展,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当前我国职业福利的社会功效及政策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福利是员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属于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领域.历经大约200年的发展,职业福利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主要的福利形式之一.当前我国职业福利的社会功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保障具有补充作用,二是对就业具有刺激和引导作用,三是对劳动关系具有改善作用,四是对人力资本具有提升作用.为有效发挥职业福利的良性作用,我国应进一步出台对职业福利的规范和约束性政策,使职业福利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