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开启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大众化传播的新阵地。但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多元传播主体致使异质社会思潮和网络谣言肆意泛滥、娱乐化传播特点冲击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养成等。新媒体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注重用活细小叙事话语,增强先进典型事迹的网络传播内容转换;加强"微监管",净化价值观传播的网络环境;开展素养教育,激发青年成长成才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通过构建符号影像实现传播话语的日常生活化转向,并采取文化寄生的方式改变了以往直接交锋、鲜明对抗的传播方式,将其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品,从日常生活领域渗入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挤压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稀释其吸引力和凝聚力,致使青年价值选择困惑,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疏离之感。要弥合这种疏离状态,需要注重反本开新,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和传播话语的生活化转换;整合媒介资源,拓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原基场域;同时关注青年需求,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怡养涵育。  相似文献   
3.
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重要课题提出以来,学界就基本概念、融入的必要性、遵循的原则以及融入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些研究成果多停留于口号式的理念或者形式化的论证,缺少可操作性的建设思路,关于融入的路径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加强。  相似文献   
4.
列宁晚年提出,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工作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前提,建立和加强城乡联系是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是农村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力量,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坚持党性原则、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列宁晚年农村文化思想的逻辑整体。列宁晚年农村文化思想启示我们,要增强执政党的文化力量,提升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重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建立长效的城乡文化互助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团结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5.
西方消费主义凭借各种先发优势,竭力将西方的消费方式树立为幸福生活的标尺,把裹挟西方价值观念的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打包兜售给中国,其真实目的是要通过消费领域的文化形态渗透来破坏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这种悄然的文化侵袭势必会对我国文化建设系统的有序运作和良性循环带来严重的甚至是"功能性"损害。因而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找到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现实路径,无疑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议程。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天然载体。但实际生活中,红色文化微传播能力不强,红色文化面临"空壳化"危险。青年大学生是当前我国网民群体的主力军,也是各种异质社会思潮竞相争夺的主要传播对象。红色文化必须遵循"微传播"规律,改进传播方式,以提升红色文化在青年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刘广登  林于良 《前沿》2013,(7):168-170
受西方消费主义范式的影响,中国社会奢侈消费之风日盛、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面临严峻的挑战。而生态消费范式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方式和消费价值观念,它在满足人们健康合理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要求,为中国走向生态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的道路选择必须冲破消费主义范式的包围,在消费制度、消费价值观以及消费方式等方面实现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8.
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图谱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在与汉民族长期的交往实践中,形成了凝聚民族成员精神血脉的丰富民族文化资源,其基本价值遵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根契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拓宽了载体平台。发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潜在优势,以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以家风传承为抓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化和生活化转换,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生活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人的消费方式正悄然遭受着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的冲击。西方借助其强势的世界话语权,向中国兜售裹挟西方价值观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其真实目的是要通过消费领域的意识形态渗透来消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瓦解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因而,在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感召力,以物质成果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充实来抵御西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西方消费主义凭借各种先发优势,竭力将西方的消费方式树立为幸福生活的标尺,把裹挟西方价值观念的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打包兜售给中国,其真实目的是要通过消费领域的文化形态渗透来破坏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这种悄然的文化侵袭势必会对我国文化建设系统的有序运作和良性循环带来严重的甚至是"功能性"损害。因而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找到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现实路径,无疑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议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