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段培君 《理论视野》2012,(12):30-34
从高层领导的眼光和视角,分析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战略形势,设计中国能源发展的模型,提出发展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段培君 《学理论》2008,(19):62-66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以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从理论与实际、与政策相结合的层面把握中国发展新模式的现实依据、主要特征,并且推动中国发展新模式深入发展,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一般战略学有可能超越军事战略学等具体形态,应当享有独立的学科地位。战略研究的视野、对象和方法诸方面的扩展,已经为战略学的学科建立提供了前提条件。提出战略三维结构的概念,可以此厘定战略现象是在目标与手段、全局与局部、现在与未来三个维度中展开的实践现象,战略现象因此而具有了一般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即可确定,战略学是研究战略现象的学科,是通过这种研究而获得战略一般特性和规律的科学。在相关和专有这两个层面上,战略学的研究方法已经基本具备。战略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和专有的分析方法也已初步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国家战略的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是中国国家战略的新发展,标志着中国国家战略进入了新阶段,国家战略的结构体系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一、科学发展观:中国发展新模式提出的背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可以用三句话进行概括性说明:它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它的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的要求是统筹兼顾。这样讲虽然比较抽象,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框架。我认为,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新的历史阶段战略目标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是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一般而言,国家战略分两个层次:一是国家的发展战略,这是国家战略的核心;二是外交战略和国防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提高战略谋划能力,提高战略全局能力,提高战略预见与发展能力,通过上述方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之所以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提出“善于进行战略思维”的新要求,有其特殊的意义。新的战略目标、新的历史性课题、新的历史环境使战略思维对于全党来说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了新的意义。提高战略思维能力,重点是提高战略谋划能力、战略全局能力以及战略预见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宝钢近5年得到的评价不菲。《美国商业周刊》1997年在专题报告中认为:宝钢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钢铁生产厂家”。1999年底,宝钢综合竞争力被《世界钢铁企业指南》评定列为世界钢铁企业前三名。2002年,美国WSD对全球70家钢铁企业21项指标进行评定,宝钢为第4名。宝钢20多年来外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2000多个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县域经济的领导者来说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呢?笔者认为,基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和结构,在战略层面上有以下着力点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资源导向。 把县域所拥有的禀赋资源作为突破口,是发展县域经济常见的着力点。每一县域都程度不同地具有一些特殊资源,如特殊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或其它传统资源,这些加上一定的资金和劳力投入经过市场配置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资源  相似文献   
10.
段培君 《今日浙江》2007,(10):15-15
发展模式是发展的理念和原则、目标和战略、途径和机制等方面的统一体.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自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到"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国发展模式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和实践展开形式,呈现出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