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是暴力犯罪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现代心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许多实验研究表明,攻击行为的发生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结果价值倾向,即犯罪青少年对于攻击行为赋予的重要性和关注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犯罪青少年业已形成的攻击行为结果价值倾向,极易使之形成敌意性意图知觉和攻击行为决策,从而导致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频繁发生。因此,矫正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结果价值倾向,削弱其攻击性,并帮助他们建立亲社会性人格模式必然是抑制当前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攻击行为,又名侵犯行为,通常是指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研究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心理发生机制并效地控制和消除青少年攻击行为,对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