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危机的爆发具有突发性、破坏性以及不确定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处理危机事件时离不开各种社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其中,媒体具有巨大影响,不仅有报道与传达信息的职能,而且能够引导舆论方向,并且有对危机事件处理情况进行社会监督的职能.媒体的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共危机处理的效果,因此,广大媒体必须正确履行其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治理变革与农村服务体系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铖 《求实》2017,(8):67-84
农村治理与农村服务体系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逻辑关联,农村治理变革之路即是农村服务体系形塑之路。农村服务体系孕育、生成、发展于农村治理变革的过程中,而农村服务体系最终将影响着农村治理的变革进程。从传统社会的农村自治到后税费时代的农村治理现代化变革,在农村治理变革的牵引作用下,农村服务体系不断发生变迁,经历了"自发自为——真空——全能型管控——倒逼变革——重构"五个阶段,并逐渐激发出对农村治理变革的反向倒逼推力。在漫长的农村治理变革与农村服务体系变迁历程中,农村治理与农村服务体系之间逐渐由单向性的牵引关系走向双向性的互动关系,逐步完成了一元单向性形塑向二元双向性互构的转变。在农村治理现代化变革的新时期,实现农村服务体系的社会化重构既是农村治理现代化变革的客观需求,也是农村服务体系存在与发展的内在所需。  相似文献   
3.
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推算,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亿人,而0至14岁流动儿童已达1410万。另据中国儿童中心最近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这些流动儿童的失学率高达9.3%,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围的114个奖项,可从中归纳出近十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十大热点领域,并具有地方政府创新的规律性特征。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缺乏"续航力",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而解决这一问题,推动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发展,重要的是寻求制度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河南南街村、河北周家庄与湖北官桥八组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村基层党建上所创造的典型经验,彰显出一个共性的启发,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关键性引领作用。基于主观-需求视角与客观-功能视角,作用机理既来自主观上村集体经济发展需求的最佳选择,也来自党和国家所赋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在历史发展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变革的趋向与选择。而共生关系的实现,关键性引领作用的发挥,需要借助于农村基层党建这一催化剂的有力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民公社”将“统”的功能极端化,使其消亡成为必然;而家庭联产承包制发展至今面临难以克服的“分有余而统不足”现实困境。实现统分结合的理性与回归性演变,构建以利益缔结———责权匹配为逻辑前提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探索出生产家庭化、经营组织化、服务社会化,统分结合的农业发展体制与机制,是突破三农问题困局,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事务日益繁杂,社会公众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需求逐渐增多,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已表现出"失灵"。我国私人部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发展得越来越强大,具有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只要政府部门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给予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权限,保障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最基本的利益索求,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私人部门将比政府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咸安区"以钱养事"改革为代表的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探索历经十余年,却并未沿着改革设想而发展,始终未完成改革目标,而且引发政府、市场与社会主体在农村服务供给中的"三重"失灵,导致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供需矛盾不断激化。基于实证研究来追本溯源,反观"以钱养事"改革的十年历程,当前农村公共服务改革仍然面临效难发挥、力难汇聚、发展难续的现实困境,呈现出多元化的现实形态。究其根源,源自既有农村治理体制所产生的多重体制性错位、体制性冲突与排斥以及改革本身所隐藏的机制性改革悖论。以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社会化重构为核心的持续性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理论与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从社会救助非政府主体参与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上探讨社会救助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进而探讨非政府主体参与机制的建立,从而推动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围的114个奖项的分析与研究,归纳出近十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十大热点领域,探讨地方政府创新所呈现出的规律性特征;进而探讨如何用制度化的保障解决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缺乏"续航力"的问题,推动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