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小勇 《学理论》2015,(6):9-10
"接地气"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人的实践活动的统一,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理论与实践、认知与行为相统一的科学性。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方法论,"接地气"的重要意义在于不仅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深入群众,而且要以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意识去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接地气"不仅在哲学层面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夯实了方法论基础,而且在实践层面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驳接了方法论路径。  相似文献   
2.
传统伦理价值观中的“仁道”观念、道德理想和自然观念均蕴含着有益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因子.其“修身”为本和“德治”观念的价值理性均指向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王道”工具理性目的,体现了追求价值理性的“善”、“美”和工具理性的“真”的融合与统一,可为解决当代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分割和断裂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岱年先生将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民族文化中.自强不息体现了道家天道平等的人本观念和达致长久的人生态度:儒家以德应道.在“人”的观念上承认了人的主体平等性和“道”的可认知性以及“德”的可传承性。如果说道家用自强不息回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儒家则用厚德载物的文化承栽培育了中华民族在承认和顺从自然力之下的人与人关系的准则。道家和儒家均以自然平等喻示着“人”的观念,从民族文化角度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任务的理性审视和建立统一战线的自觉意识,为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的生成提供了思想前提和组织基础;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的演进路径也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获得各民主党派高度认同的实践过程;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的生成表达了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认同和接受,其演进路径所蕴含的思想方法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动力来源和方法依据,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继往开来的"同心"熔铸使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具有了面向未来、永葆先进性的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出台和逐步实施,必将对河北环首都14县(市、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前所未有的便利发展环境及特色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不仅为相关县域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必将引领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从而对整个京、津、冀的区域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将为区域经济协作发展探索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范例。“环首都经济圈”在产业一体化对接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人才、服务”的产业定位和外围优势作用的发挥,使环首都经济效应逐步增强、扩散。  相似文献   
6.
“同心”思想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其实践效用早已超越了多党合作领域。思想上保持同心同德,有助于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人的现实性价值诉求,进而进行价值观念整合,促进社会和谐;目标上趋于同心同向,有助于全方位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开展工作,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宏伟目标;行动上达到同心同行,有助于拓展执政理念的社会化视野,进一步优化党的社会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包容性和公正性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完善多党合作制度之间具有良性的互动关系。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框架下寻求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有效路径,需要着眼于党的领导、改革总目标、丰富形式和内容、拓展范围和层次、创新机制和渠道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神话当中的大力士安泰,其强大的本领来自于生母大地;而最终失败也因为不能接近大地。这就为我们党通过“接地气”来贯彻群众路线提供了一种本体论的隐喻。就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本体的现实转化而言,“接地气”不仅具象了人在认识和解释世界当中的实践意义,而且在获得永续力量的过程中将“民之所望”转化为“施政所向”,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从而为贯彻群众路线夯实了本体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走中国道路需要以民主作为持续的提升途径;弘扬中国精神需要以包容作为纽带和通路;凝聚中国力量需要以团结为主轴。同心共筑中国梦,依然需要深入发掘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所蕴含的民主内核、包容精神、团结主题,使其在新的起点上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人文精神强调尊道贵德,倡导为生民立命,注重吸纳和创新,努力去营造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承接了传统人文精神的精华,将其纳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体系,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视野,从理论基础、实践主旨、实践路径到终极目标,建构起了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