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是一种社会历史的客观存在。它的许多性质与生物体的进化发展极其相似。笔者这里引人遗传学和现代生物技术和某些原理和现象来分析和研究传统,绝不是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因袭,也不是简单地将复杂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进行类比,而是希望更形象通俗地解释传统这一抽象的概念及其特性,从而善加利用。当然也希望利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在研究方法上作某种尝试。正基于此,才提出“传统——民族文化的遗传基因”这一命题。传统是什么?近些年来围绕文化热,不少学者都试图给传统下一个定义。但迄今为止,各种表述纷呈,难以定论。…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和农民问题的理论要素 ,都蕴含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 ,是中国共产党80年来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造。80年来 ,农民问题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突破 ,农民、农业和农村受到三次历史性的冲击。进入21世纪 ,第四次突破和冲击已经开始。解决农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不仅是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 ,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要求。农民问题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农民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中 ,在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中…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文明史中,我国是封建社会历史最长、皇帝最多的国家.从秦王赢政称始皇帝开始,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下台为止,前后2100多年间,把凡是当过皇帝的人计算在内,总数有五六百人之多.贵州历来是"天高皇帝远"的偏远之地,浩荡的皇威很少眷顾这里.但在这众多的皇帝里,却有两个与贵州有特殊的关系:一个是"靖难之役"死里逃身,流落贵州为僧的明惠帝朱允炆,即建文皇帝.另一个是明朝灭亡后,清朝已经建立,在中国南方苟延残喘的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  相似文献   
4.
任何地域、任何时代,都曾产生过也将不断产生在特定条件下影响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正是那些摩肩接踵的先知先觉者们,后浪推前浪地演绎着各地的"人杰地灵".贵州也曾有许多历史名人,照彻了过往的时代星空,至今依然闪烁,或为人们景仰崇拜,或为人们评论挞伐.但是,如果我们把构成贵州历史星云的人物放在同一时代条件下,进行横向比较,就会发现两个带有普遍性的几乎可以称为规律性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下发生的贵州青年运动,是现代贵州青年运动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爱国、进步、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贵州近代以来的启蒙和变革,又以违反常态但却符合历史逻辑的步伐,表现了五四运动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西部地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时期的普遍规律,是贵州历史上可以引为骄傲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熊宗仁 《当代贵州》2009,(17):79-79
美是生活.生活是多样的,美也是多样的,但生活并不都是美的.生活创造着文化,文化滋养着生活.文化的多样性蕴涵着美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当人们透过五彩缤纷的贵州文化之窗,翘首企望正冉冉升腾的富民兴黔的曙光时,千万别淡忘了那日渐远去的历史.循着尘封已久的文化链结,把那些蒙垢的碎片当作自励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近代化即工业化,不仅是近四百年来世界历史、人类近代文明史的中心问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中心问题,是近代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的百年追求,更是贵州人民理想与梦想交织的向往.近代化不仅是以工业化为目标的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而且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观念、素质等全方位的历史进程.它不可能在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中,在封建专制下实现.因此,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就成了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贵州不仅是古生物的王国,是国内外关注的研究地球生命起源的宝库,而且也是古人类的摇篮之一.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以往普遍认可的以满族贵族同汉族统治者和农民军为代表的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矛盾提出质疑。认为南明时期抗清的历史正当性 ,应以是否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架构及中华文明为标准。不能将国内一个民族的统治者取代另一个民族的统治者对中国的统治与近代中华民族同外国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相提并论。从这一视野出发 ,对孙可望领导的大西军余部与永历小朝廷“联合恢剿”所掀起的第二抗清高潮的主客观条件、进程及其历史正当性进行了论述。认为当清初全国统一大趋势已经出现并不可逆转之时 ,抗清的历史正当性便会衰减 ,最终成为中国历史前进的阻力。其成败并不以联合抗清的双方甚或某个领袖人物是否仍坚定不移地抗清为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