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熊小青 《求实》2000,(2):43-44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实施,不少同志都把视野指向了农村消费,认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消费水平落后于城市达15年之久,农村是一个巨大的消费潜力市场。若能启动农村有效需求,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极为强劲的动力。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民的现金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1990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68.32%下降到1997年的64.38%,尤其是1995-1997年,平均每年下降1.9个百分点。而各种负担却逐年上升。有关资料显示,1997年,农民承担的“提留”、“…  相似文献   
2.
廉洁教育实效性强调取得实际的效益和效果,凸显廉洁教育的务实性、实在性和有效性。实效性是廉洁教育的本质所决定,是实现高校廉洁教育目的的关键,同样也构成廉洁教育方法途径创新探索的核心。基于实效性的方法途径创新,表现为诸多方法途径整合为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作用于廉洁教育。因此,必须以重视实践、制度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为基本原则,理顺和正确处理高校内外的各种现实关系,真正实现廉洁教育之实效。  相似文献   
3.
资源开采利用中出现的农村环境冲突,究其根源是资源利益冲突。地方政府资源管理的GDP偏好、政府利益定位、救世主角色、权力至上的刚性式环境管理等理念下的环境"作为",成为农村环境冲突的重要诱因。因此,化解农村环境冲突,地方政府应从资源管理理念的治理转变入手,从政府资源转变为公共资源从而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确立起与农民共治共享共赢的资源管理理念与实践模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农村环境冲突。  相似文献   
4.
现代治理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的任何一个群体的利益保障,都是这一群体与其它群体博弈的结果。因此,利益有效表达是权益和利益维护的基础和前提。为着保障和维护农民资源环境权益,需要不断提高农民利益表达的有效性。地方政府执政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和农民自身素质提高无疑是其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民增收需要政府的扶持 ,政府行为的科学选择才能真正起到这种作用 ,科学选择应依据创新、服务、减负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对自然的不同理解导致人们对自然人化的方式和程度不一样.马克思对自然理论中的"外部自然与现实的自然界""天然的必然性与现实社会历史必然性"和"自然的全面复活"三种境域,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熊小青 《行政论坛》2009,16(6):25-28
环境治理的政府作为已经是现代社会管理的显著特征。但环境的特殊性及政府职能的现实定位.已经使政府在环境作为方面陷入伦理困境之中。化解伦理困惑在于政府执政的价值的正确定位,在于环境补偿、人性化的政策和畅通的沟通渠道等方法和措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谈农民政治参与失序与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小青 《求实》2005,3(10):92-94
农民政治参与归根到底根源于农民的利益。农民政治参与失序是农民对利益保障的非理性政治参与活动。为此,分析农民政治参与失序的成因,找出纠正的对策并践行之,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农村民主进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行政道德建设应达到他律与自律的统一。在社会转型期,这种“统一”表现在行政道德的制度认同和市俗关怀及其它们的有机结合的二维视野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转型期的行政道德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