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毛泽东同志1963年12月30日批示的基本精神不是"研究宗教,批判神学",不能把该批示当作毛泽东当年给全党布置的,至今仍然有效的任务。要正确理解宗教与神学的关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宗教和神学。  相似文献   
2.
至善与共善是从善派生而来的两个重要概念。它既非舶来品,也非中国人独有,它是长期的中西哲学交流中世人所达成的共识。至善乃极至之善,共善乃共有之善。中外思想家对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作了阐发,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联。一般说来,至善具有浓厚的形上学意味,它的意义在于追溯善的本原依据及终极价值,是对恶的精神超越,它指向整个人类,指向来世,指向未来;而共善则具有浓厚的政治学意味,它的涵义在于以共同体为基础,以追求最高的德性为目标,它指向社会,指向现世,指向当下。在当代中国社会,倡导共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界有关"是"的争论已经延续多年,总结学者们在"是"的译名问题上的基本主张和实际发展趋势,对"是"作语境化的处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所谓语境化处理,就是要从语词、语句、段落、语言、语族、作者、文本、场景、时代、文化等层面展开语境分析,以求得"是"的中文译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