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政治效能感:解析大学生选举参与行为的一种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南442名大学生的选举参与状况的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在高参与率下存在较大面积的投票质量不高现象。进一步的分析认为,不能据此简单地将大学生定性为"政治冷漠",政治效能感较低应该能够较好地解释他们的选举参与行为,因此提高政治效能感是改善大学生选举参与行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从福利思想和政策实践两方面对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进行考察,可以发现,美国社会福利政策呈不断扩大和强化的特征。在这一特征下,其社会福利政策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涉及公平、效率等各种不同的政策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海南442名大学生的选举参与状况的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在高参与率下存在较大面积的投票质量不高现象。进一步的分析认为,不能据此简单地将大学生定性为“政治冷漠”,政治效能感较低应该能够较好地解释他们的选举参与行为,因此提高政治效能感是改善大学生选举参与行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海南三所代表性高校1051名在校本科大学生的调查,笔者发现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就业选择在存有差异的基础上出现了总体趋同的现象。这一发现区别于其他有关两者截然不同或几乎一致的单一向度的认识,需要在理论研究和政策设计时给予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5.
将社区发展置于社会发展目标之中,并依托社区发展谋求社会发展已经演化为新的发展趋势,但在实践层面上对于其具体的实现路径还处于探索之中.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从1990年开始实施的“社区复兴项目”,因其政策创新和卓越成效于2000年荣获联合国人居署颁发的全球百佳示范奖.该项目最大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在实践层面上切实地保证并实现了公民有序参与和自主管理,成为“大规模地方努力的样板”.经过二十多年的成功运作,该项目可以作为一个成熟的案例进行专门分析,并为公民参与社区发展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作为实践理念的协商民主具有提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决策的科学性、政策的执行力,培养和发展公民的治理能力,提升社会资本存量等价值。而规范的制度形式是实现协商民主实践价值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保证。西方各国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反复实践中创造了公民陪审团、协商民意测验等典型的协商民主实践形式,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为广大村民的自由自主和自治活动提供制度性平台,动员分散经营的村民形成集体行动以实现乡村治理的目标,是一个富有价值且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奥尔森等人基于不同的思路均注意到小群体比较容易实现集体行动,村庄作为一种小群体行动单位,曾经以其特有性质为村民集体行动的实现提供了平台,但随着社会的转型,村庄也正在剧烈变迁之中,直接影响着村民集体行动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是现代国家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公共管理职能 ,社会福利开支已成为政府预算开支的重要内容 ,从福利思想和福利政策实践两方面对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进行考察 ,发现在不断扩大和强化的总体特征下 ,其社会福利政策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 ,涉及公平、效率等各种不同的政策目标的选择 ,勾勒出了其政策演变的轨迹 ,美国社会福利政策的这种变化在本质上是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的需要 ,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第四届村委会选举后,村民对村委会选举制度基本上持肯定态度,对之抱有较大的希冀,但同时对于村委会的性质有着较为普遍的模糊认识.尽管选举前党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动员,然而仍然有一部分村民对于选举的意义不理解,对于选举活动比较冷漠.选举后的村民自治状况不是十分令人乐观.这给我们留下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海南三所代表性高校1051名在校本科大学生的调查,笔者发现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就业选择在存有差异的基础上出现了总体趋同的现象。这一发现区别于其他有关两者截然不同或几乎一致的单一向度的认识,需要在理论研究和政策设计时给予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