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有人说:“人到退(离)休,奉献到头”,生命的价值似乎只剩下享清福了。然而,在山东省沂水县许家湖镇离休干部李准那里,奏出的却是“一心一意为人民,丹心铸就夕阳红”的乐章。离休不是终点站1985年,李准从十里区副区长的岗位上离休后,多年来的工作规律被打破,忙忙碌碌的日子仿佛一下子空了,使他感到有些不习惯。同是离休干部的老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特意买来了鱼竿和鸟笼,帮助他调整心情。此后,无官一身轻的李准天天外出遛鸟,隔三岔五约几位老友到沂河里钓鱼,活得轻松自在。过了没多久,这种平静的生活就给打破了,一件…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沂水县境内有座蓄水5亿多立方米的跋山水库。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齐鲁大地上。在雄伟声耸的溢洪大闸上,镌刻着郭沫若书写的“跋山水库溢洪闸”的题词。字迹苍劲有力,气势非凡。奇怪的是题词原来没有署名,现在人们看到的是后来加上去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说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汉语和英语中都有不少的时间隐喻,其隐喻概念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本文从时间的“本体隐喻”、“结构性隐喻”和“方向性隐喻”等方面对汉英时间隐喻概念加以比较,分析了异同形成的原因,揭示了汉英时间隐喻概念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有助于我们认识自身文化,学习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多次用“与时俱进”来概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一新的哲学命题科学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特征,告诉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创新、不断前进。这一精神同样适用于我们这些退休的老同志。退休不是人生的句号,老同志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做出新的贡献。老年是人生的新阶段。1999年,我退下来后,多年的工作规律被打破,忙碌的日子变得清闲起来,感到很不适应。我身边的其他退休人员,也是如此。有些人感到失落,在职时人来人往,退下来清净多了,平添了一份“…  相似文献   
5.
时间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承载着浓重的文化信息。中西文化存在共同性,也存在差异性,而文化的多样性反映在具体的时间隐喻表达中,体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本文以文化视角审视英汉时间隐喻的异同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最后,揭示语言隐喻现象及其文化特征在历史与社会进程中的时代意义,从而为我们提供认识自身文化,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顺应时代潮流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