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围绕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将坚定"文化自信"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的第四个自信,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成为其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然要求"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一个根本途径就是公民教育。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仍然存在不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方面,当代中国实施公民教育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北大荒精神的发展史是几代北大荒人用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铸就的,它既融入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厚内涵,又凝聚着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集中体现了北大荒人的精神风貌。北大荒精神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经久不衰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努力奋斗、拼搏进取的最有效的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于民族危亡中救国、一穷二白中兴国、改革开放中富国、新时代中强国,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实践者和弘扬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爱国报国境界。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不同历史阶段产生了强大的凝聚、激励与感召效应,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精神优势。  相似文献   
5.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构建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是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动权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教育可以有效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相似文献   
6.
在对大学生进行普世价值观念教育的过程中应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普世价值进行辩证的、历史的分析。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对民主、自由、法治等“普世价值”的基本要素,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内进行分析,以减少超越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为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提供了理论资源。这些基本范畴从思想层面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道路连续性问题、中国文化连续性问题以及中西文化融合问题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发展对道德具有影响和规范作用,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精神标识和价值内核,是新时代公民道德提升的思想基础.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作用,在遵循唯物史观原则的基础上,从内容维度和方式维度探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新时代公民道德的实现路径,实现同步同向推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与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对罗蒂哲学思想研究十分活跃,不仅从文本解读、理论背景、哲学观、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与现实对话等不同视阈出发对罗蒂哲学思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而且也逐渐从个体的独立性研究向学者间的对话和交流的方向发展。从总体上看,罗蒂哲学思想的研究,无论是在倾向于学理层面的文本研究、比较研究,还是在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理论研究方面,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结合近几年学术界对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罗蒂的实用主义、罗蒂的思想与其他学者思想的对比性研究状况,全面而动态地把握近年来罗蒂哲学思想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走向,不仅对于罗蒂哲学思想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而且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现实生活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体;在现实生活中,人以人的方式不断追求着人的生存与发展价值,从而使生活成为人之为人的特有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价值诉求在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