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1.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通过对先秦文化中儒家德治思想的探源,深入挖掘儒家德治思想对当今社会官员道德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分析当前社会中"以德治官"的必要性,结合党中央选拔干部中"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提出加强官德建设的有效途径,致力于构建新型、完善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2.
对科技引发生态危机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荣花  田君 《前沿》2007,3(2):174-175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类借助科学技术创造了高度的现代文明;另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又造成了生态危机。这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诚然,生态危机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但不得不承认生态危机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益显著。本文从科技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实践三方面理性地思考生态危机的根源,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是人教版高中《生活与哲学》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内容。本课共分两目:一、实践及其特点。介绍了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的三个特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论述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作为在高校中发展最快的宗教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对辽宁省部分高校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目前其信仰基督教的总体状况,分析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主 原因,总结基督教对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信仰的角度,提出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方法,以及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康德局限于经验知识之中,将自由意志看作假设,不承认人有智的直觉,他对道德的考察只是逻辑思辨地考察。牟宗三引进德性知识,断言良知的呈现,坚持认为人有智的直觉,能够认识到自由意志,对道德的考察应是体证式的考察。康德看重先验的道德法则,贬低经验性的情感,而牟宗三立足于良知的活动性原则,从应然与实然统一的角度,借助于儒家的道德“工夫”论肯定了情感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康德在解决至善问题时设定了上帝的存在,牟宗三则借助于无限自由心(良知),强调德性与幸福的“诡谲的相即”,解决了圆善问题。  相似文献   
6.
根植于不同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心理土壤的中西法律文化在体系结构、价值取向、法理观念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传统法律文化中含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吸收的优秀法律文化成果,通过中西方法律文化的比较,继承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对于发展我国的法律文化,完善我国的法律体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