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白玉冬 《人民论坛》2011,(11):60-61
当前,农民工普遍面临着政治社会化的问题,不能融入到政治社会化的氛围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完善农民工政治社会化保障措施。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农民工参政议政的渠道,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就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农民工就业的吸纳作用,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民工普遍面临着政治社会化的问题,不能融入到政治社会化的氛围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完善农民工政治社会化保障措施。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农民工参政议政的渠道,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就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农民工就业的吸纳作用,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3.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更需要自育.现代德育的基点应建立在自育上.本文主要从自育的时代依据、哲学依据、心理学依据和德育学依据方面论述自育的必要性.通过自育,塑造自己的德性素质,实现德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传统道德哲学,家庭是伦理世界的基础,家庭中的个体是道德哲学的天然能动原素。儒家哲学"血缘—伦理—政治"三位一体的道德哲学理论,回答了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文明路径。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哲学把爱人和爱物统一起来,把社会伦理和生态伦理统一起来,实现了从"个体—家庭—国家"社会模式转向"自然生态"伦理系统的转变,体现了个体通过自然世界来表达其主体存在性的意愿和当然性。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技术作为人类维系生存和促进发展的手段,实现了人的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更新了人与自然的道德逻辑和伦理框架。这种文明的转换试图通过技术的努力,实现对自然能力的控制,改变人的自然本性及其结构。道德伦理的每一次转换都为道德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向度,这是理解和把握社会伦理发展的哲学思辩。  相似文献   
5.
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思想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  相似文献   
6.
是否具有主体性道德人格是决定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而主体性道德人格必须由主体性德育来培养。主体性德育是塑造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必要条件、主导力量、动力力量和保证力量。  相似文献   
7.
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激发、引导和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玉冬  马菊林 《前沿》2009,(7):30-32
当前,农民政治参与仍存在冷漠、忽冷忽热以及政治参与积极性发挥失范等现象。原因是经济利益的约束、传统文化的限制、农民自身素质的局限和不良政治经验的影响。对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激发、引导和保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是前提,加大农民政治参与的利益驱动力是重要举措,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效能感是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指出了根本动力和直接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种不同层次的动力。邓小平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历史经验 ,科学地区分和正确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之间的关系 ,揭示了僵化的旧体制与不断发展着的生产力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 ,改革是推动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