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体制改革包括转变观念、完善机构设置、调整政府职能、改善管理方式和改进政策等,涉及党政关系,政府内部管理体制、政府与文化市场、政府与文化企业的关系等多方面内容,覆盖领域多,涵盖面广。因此,统筹规划,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战略选择至关重要。正确履行党和政府的职责如何按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转变执政方式,探索党管文化的有效实现形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该明确,党管文化,主要是管文化发展的整体思路、基本方略和大政方针。党要通过立法、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体制改革方案以及重大的方针政策来体现党…  相似文献   
2.
3.
扶持和鼓励多样化的文化艺术,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化具有治理性。文化产业的治理性是文化治理性的延伸和发展。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发展的三阶段,实现从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向文化治理发展是国家治理的必然趋势。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治理国家危机的性质,而且应当把国家文化治理能力的建设作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和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出发点。 发展文化产业是在中国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全面变革和转型的大变革时期提出来的,是为解决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遭遇到的矛盾和障碍提出来的,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用开放促改革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是在社会主义事业遭遇到苏联和东欧阵营的集体性解体的危机中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决策是为一系列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和克服与解决国家危机而提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治理国家危机的性质。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治理国家危机,这就是本文的“国家文化治理”意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不仅提出了解放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也提出了重建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的任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是对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同时也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文化管理的重构。中国经历了一个从不提文化产业,到肯定文化产业,再到大力发展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转变过程。这不仅是对文化产业态度与认识及其政策的一般性转变,而且是国家治理观和国家文化治理观的一次深刻变革。 文化产业具有治理性。文化产业的治理性是指通过发展不同形态的文化产业,建构满足不同人群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精神文化生产格局,进而通过这种格局的建构,实现不同阶层参与文化生产与传播的投资需求,从而实现人们普遍的文化权利与权力,并通过这一权力格局形成,建构具有不同文化诉求的精神政治秩序。 国家文化治理能力是被生产出来的,同时,也是基于一种在文化创造过程中改变自身、重塑自我所形成与建构的力量之上展示出来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发现。 网络视听、区域发展、国有文化企事业、技术创新和文化产业政策发展,是当前我国国家文化治理领域里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没有文化和文化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整意义上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祁述裕等人的《网络视听产业发展亟需优化监管方式》、李炎的《区域文化发展与国家文化治理》、陈少峰的《国有文化企事业改革与国家文化治理》、于小涵的《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双重驱动下的数字创意产业实践》和詹一虹的《“十三五”时期推进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发展的思考》,对当前我国文化治理领域中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论述,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重大课题极具参考意义。继续深入讨论这一课题将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治理理论,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如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当前学术界与宣传文化部门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研究和把握其内在属性和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基本与非基本、共性与个性、管理与治理、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事业与产业、网点与网络、建设与管理等若干关系,推进传统文化事业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价值     
祁述裕 《党课》2012,(3):93-95
春节团聚、孝敬父母、望子成龙等诸多文化理念,将华夏大地56个民族凝聚在一起。文化认同对经济发展有很大作用,文化认同也是国家间建立互信的基础。不仅如此,文化还在创造着令世界瞠目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欧盟国家文化体制、文化政策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与欧盟国家在处理国际文化关系上都奉行文化多样性原则,主张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在本国文化建设上,中国与欧盟国家都鼓励竞争,同时强调国家对文化发展进行宏观管理,注重扶持和资助文化产业;对本国文化产业实行保护性政策,维护本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安全等方面,也有许多相近的做法。由于中国与欧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不同,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有很大不同。中国文化建设旨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体制,并制定相应的文化政策。因此,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涉及的领域更广、也更深刻。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的局部实践(之一)──南京市依法治市调查报告袁曙宏,祁述裕等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是继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实现国家工作重点的根本转变之后,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国家管理规律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它标志着在相当长的一段历...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尚处在初级阶段,增长迅速但总量较小,还不足以改变对发达国家文化贸易的严重逆差状态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进步,带来了文化生产方式三次革命。在现代科技推动下,当代文化形态发生了四个深刻变化,形成了新兴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三足鼎立的格局。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应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搞活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到搞活公有制文化经济;打破国有和民营藩篱,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益性文化产品;完善文化内容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