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现阶段我国公共安全问题已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必须以科学安全观对公共安全进行再思考。西方社会学家对公共安全有其独特分析视角。透析社会公共安全问题,诱发公共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元的;我国公共安全问题的解决路径,是要加强立法建设,建立起公共安全综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革命传统精神和共产主义伦理道德,具有思想意识的引领、政治方向的引导、精神价值的传承、道德品德的教化等作用。在利用红色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要合理开发红色资源的三种载体、搭建三个教育平台、拓展三种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中的职业乞讨是一种普遍但不正常的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秩序造成一定的危害。职业乞讨者群体,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但该群体却是物质贫困下的精神贫困者。管理部门、职业乞讨者和部分普通民众对强制乞讨现象的不同认知,是城市职业乞讨引发治安问题的原因之所在。公安机关要通过加强对城市周边出租屋的清查,加强街面巡逻盘查力度,严厉打击未成年人乞讨现象;和政府其他部门及外地公安机关联动协作,加强对职业乞讨人员的管理,共同消除职业乞讨现象中的治安隐患。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共安全管理模式主体上是以政府为主要应对力量,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不高。政府与社会之间未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客观原因在于政府对社会力量的管理能力不够,主观原因在于政府与社会力量的互动意愿不强,以及社会力量本身的发育程度不充沛。我们需要从政府与社会力量互动角度重新思考转型期的公共安全管理制度,结合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法规体系等方式建构起一套适应现实需要的应对潜在和显在威胁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必然引起公众极大的心理震荡。公众渴望从主流渠道获得事实真相,渴望听到权威部门的声音,而当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处于缺席状态时,公众内心产生的不确定性的信息,往往就会转向人际传播、区域外传播或网络传播,谣言于是便大行其道。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非公开等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猜测,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不确定且正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减弱时期,并易产生群体模仿。  相似文献   
6.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不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易导致谣言盛行,影响公众理性判断,不利社会稳定。不论是从公共安全功能还是公众知情权等实际情况看,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必须主动应对,让公众尽快了解事实真相,培育公众健康应对的心态,重建社会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项目,尚属于起步阶段,它从人、事、物三个方面影响着农村地区的面貌。对于农村治安防控来说,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人口管理和治安秩序的维护,而人口流动性增大、信息化的渗入和网络犯罪的发生可能性加大、产业园区的建设和整合等改变将会带给农村基层治安防控更大的挑战。建立起与村民之间良好的沟通模式、学习和借鉴城市警务的管理模式、加强基层警务新媒体的平台建设、做强区域间警务合作机制等,这些方面都是对农村治安防控管理经验学习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