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可持续消费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相一致,契合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消费水平的高度,消费增长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并对经济增长起拉动和抑制作用;消费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消费品的总供给能力。当前需要构建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引导机制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政策发生了积极变化,对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仍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为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城市失业率增高、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等,各级各部门应采取积极对策措施,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西部农民家庭消费存在消费行为落后、消费倾向偏低,消费质量不高等非可持续性特征。为使西部农民家庭可持续消费得以顺利实现,政府应积极推行有利于扩大西部农民家庭消费的财政政策;落实支农扶农的金融政策,发展农村小额消费信贷;实施科教兴农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引导西部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逐步转变城乡消费二元结构局面,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文化与外来思想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演进过程有经验也有教训,简单替代或者非此即彼皆不可取。当前应当批判"中体西用"论和"全盘西化"论,立足于辩证综合的"古今中外"法,使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成为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理念、价值取向回归的鼓励和创新,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融合关系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相似文献   
5.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稳定社会的功能,需要因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需要,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进行开发,实现民主协商、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从而奠定社会稳定的民主化、法治化基石;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开发拓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参与形式,形成多元利益的协调与整合机制,促进社会稳定实现,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突发群体性事件具有非对抗性、非政治性和人民内部性等特征,几乎都是为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和矛盾导致产生。其成因主要包括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出现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社会转型过程中伦理道德失范,社会风气、价值观念遭到破坏以及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公平正义失缺,引致人民内部矛盾复杂化和社会失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努力疏通和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诉求渠道,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明智的疏导方式。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协商民主对枸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促进作用。发展协商民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之间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突发群体性事件具有非对抗性、非政治性和人民内部性等特征,几乎都是为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和矛盾导致产生.其成因主要包括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出现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社会转型过程中伦理道德失范,社会风气、价值观念遭到破坏以及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公平正义失缺,引致人民内部矛盾复杂化和社会失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努力疏通和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诉求渠道,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治模式在阶层利益表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一些新阶层如农民工利益表达的权利、渠道、载体等仍显不够,合法权益受侵害现象普遍存在。要依法给农民工群体在人大、政协、工会等机构更多的席位和发言权,及时反映农民工的合理诉求,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利益,支持各种农民工组织的协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加强其组织的利益表达功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对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极大的作用,要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项改革措施,进一步改善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