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魏理(Arthur Waley)不仅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的汉学家与翻译家之一,也是英语现代诗歌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在英译汉诗中,他经过不断探索,成功地总结出一套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的原则,与19世纪后期诗人霍普金斯(Gerard Manley Hopkins)在诗歌创作中所运用的"跳跃韵律"(sprung rhythm)不谋而合.魏理英译汉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在英语现代诗歌大潮中风行一时,并成为英语现代诗歌运动的一部分.许多人认为他的翻译就是一种诗歌创作,并且将其选入现当代英美诗歌选本中.  相似文献   
2.
程章灿 《江苏政协》2010,(Z1):31-32
初见《我见青山多妩媚》一书,便被它的书名吸引住了。"妩媚"本来是形容人的。唐代作家宋璟在《梅花赋》中,称赞卓文君美丽"妩媚";唐太宗也曾经对人说过:"我见魏徵常妩媚"。以审美的眼光看人,则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其"妩媚"之处。推而广之,但凡有爱美之心,有审美之眼,则山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西方汉学史和中国文学外译史上,阿瑟·魏理(Arthur Waley,1889—1966)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尽管他热爱中国历史与文化,著译等身,在英语世界中名闻遐迩,但终其一生却从未到过中国。他所了解的中国,主要是通过书面阅读,是存在于书本中的、历史上的中国,是充满想象和建构的古典中国。由于魏理的职业和声名,他与到访或居留英国的中国文化人有诸多交往。这些中国文化人都是当世精英,一时翘楚,对魏理来说,他们代表着活的中国,同时也是现实中国的符号。与他们的交往,使魏理与现实中国总算有了某种直接接触,对于增加魏理对中国文化的亲切体认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翻译中国诗歌小说,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