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从理论层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制度层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社会心理层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汇聚起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之力。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小康社会的核心理念、本质要求和重要保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实际利益的满足,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健康素质,把发展建立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点上,才能真正促使社会持续长久地发展,才能有效地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快速推进的全球化使得多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建构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保证。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历史和理论支撑。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正面临来自国际国内多方面的挑战。本文认为成功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应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层面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野中,资产阶级市民社会是"永恒伦理"赖以存在的基础。一方面,对经济主体之间的商品交换的分析构成了马克思对"永恒伦理"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起点。另一方面,对资本与活劳动之间的交换关系的分析则是马克思对"永恒伦理"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权与资产阶级所主张的自由和平等等道德观念的相互关系,把对资产阶级伦理观的批判性分析进一步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分析联系起来,揭露其本质和历史。  相似文献   
5.
胡陈芳  粟迎春 《人民论坛》2014,(10):155-157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民族地区高校思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情感、价值观取向与其他地区高校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民族地区高校实际,文章对此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之一,牢固树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意识,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统一领导与规划,倡导健康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发挥大学生在校园网络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立高效精干的校园网络政治工作队伍.对于构建新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