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综合类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跨国跨地区犯罪日趋加剧,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越来越频繁,各级公安机关急需了解和掌握进行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的范围、程序规则。为此,公安部依据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处理涉外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我国同有关国家签署的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在1998年5月14日公布了修改后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增加了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一章。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从分析深圳特区当前严重刑事犯罪的特征和成因入手,以刊事法律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角度,提出科技强警、办案协作、警务合作、出租屋管理法治化、加强对刑事案件证人的保护、严格控制外来人口盲目流入深圳、“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等综合性的遏制对策,以求使特区严重刑事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维护社会稳定和特区经济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犯罪现场遗留人体气味的证据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遗留人体气味能否成为物证,其鉴别结论能否作为刑事证据的一种,关键在于其证据能力问题。本文对现场遗留人体气味是否具备物证的基本属性;人体气味是否具有人身同一认定方面的独特属性;对现场遗留人体气味是否有一套科学的发现、提取、保存和检验的方法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警犬在案件侦破、安全防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对警犬的使用,特别是对警犬鉴别结论却没有给予应有的法律地位。如何解决警犬使用中的法律问题。为警犬技术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已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对警犬鉴别结论有无上升为刑事证据的可能,人体气味是否具备物证属性,警犬在追踪,搜索中侵犯公民的权利时如何去保障公民的权利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