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抗战时期毛泽东团结中间党派之三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中间党派建立了良好的团结合作关系,隐然已形成多党合作的雏形。毛泽东的论述为这一关系的形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中间党派阶级属性和特点的正确分析、对党内关门主义思想的反对和既联合又斗争策略的运用则成为了其团结中间党派政治策略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在由封建专制向民主政治的体制转型中,客观上要求要有相应政党政治模式的建构来完成这一过程,能否实现社会认同则成为了判断该模式建构合法性的根本标准。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先后建立了三种政党政治模式,其中多党竞争议会制和国民党一党训政模式因其结构设计和运行机制不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得不到社会的认同而先后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成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人民作出的选择,其合法性就在于它的合乎民意性。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中间党派建立了良好的团结合作关系,隐然已形成多党合作的雏形。毛泽东的论述为这一关系的形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中间党派阶级属性和特点的正确分析、对党内关门主义思想的反对和既联合又斗争策略的运用则成为了其团结中间党派政治策略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在规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党合作,二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据这一标准,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源头,应当是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号召,而1949年9月后召开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正是这一源头顺利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