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民怨沸腾,主张以重刑治之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一主张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确具一定积极意义。然而,仅施以重刑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一方面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重刑的威慑力是有限的,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存在于多方面,既有监管机制的缺陷,也有相关方不当的逐利行为,以及消费者自身的原因。期望通过严厉的刑罚惩罚来达到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目标只不过是乌托邦,预防和控制这一问题必须通过消弥其原因来完成。因此必须立足现实,从制度、监管、宣传教育以及动员社会力量等多方面入手,构建预防和惩处相结合的食品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义勇为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的体现,而且彰显着极大的社会价值。然而在当今社会,人们面对他人危难却表现各异:或积极,或冷漠,或顾虑。这背后既有制度的原因,也有个人和社会的原因。见义勇为作为一种道德要求,虽然无法强制人人践行,但是国家却有责任为真正的践行者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完善见义勇为的认定机制和奖励办法,完善证人制度及对见义勇为人员的权益补救机制,并明确栽赃陷害者的法律责任,即从道德教育和法律完善两方面构建见义勇为的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民环境权利意识淡薄是导致农民环保参与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农民的环境权利不但具有天然性而且具有法定性,强调农民环境权利的价值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农民对环境保护的参与。然而目前我国农民的环境权利状况是天然权利意识缺乏,法定权利规定不足。因此为更好地实现农民的环境权利,需要从心理、制度、社会三个层面着手,以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4.
耿瑞珍 《法制与社会》2012,(21):171-172
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欠缺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使其就业不仅"难"而且"险"。而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主观认识的偏差和客观上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为充分保障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就必须从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维权平台建设,建立大学生就业问题档案以及发挥校园文化主阵地作用等方面入手,大力提升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