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真正确立,而唯物史观的确立又对马克思正义观的最终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具体来说,它促使马克思由批判"正义"到重构自身正义观的转变;由思辨正义到实践正义的转变;由思考"什么是正义"到思考"怎样才能正义"的转变。依循此路,马克思得以最终确立起历史正义观和初步完成对未来共产主义正义图景的探索与建构。  相似文献   
2.
依据思考正义和解决正义的途径之别,正义一般分为理念正义(思辨正义)和实践正义。马克思之前的正义观囿于人的德性、理性思辨来建构社会正义观,故被划归为理念正义。马克思在批判考察了之前的正义理论之后,转向了实践正义观的诉求与探索。马克思正义观在实现了三个阶段的实践转向后,将其“地基”落在了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之上。马克思紧紧围绕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层层展开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深入批判,并最终提出了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所有制构想,即社会所有制。马克思正义观的终极目标是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正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正义观的本质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深入解读这一“实践性”特点的内蕴,必须理清两组关系:一是正义与社会生产实践的关系;二是社会生产实践中“人”的关系。对这两组关系的破解,是打开马克思“正义之门”的钥匙。从此扇门往前看,我们可以洞悉资本主义社会不正义的根源;而转过身往后看,则可以憧憬马克思为人类社会勾画的正义图景。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多年来,我国逐步实现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传统正义观也必然要被市场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所取代。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的建构既要坚持市场的效率优先和利益差异,又要兼顾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和制度属性,前者是建构新型正义观的刚性规定,后者体现的则是其柔性诉求。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的建构过程及其本质内容中蕴含着刚性与柔性的统一,这种统一得以实现的深刻秘密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批判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是一种单向度发展、虚幻式崇拜和极权式操控的社会。人们的政治需要、文化艺术需要、思想哲学需要和社会需要等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了异化,人(尤其工人阶级)的虚假需要全面掩蔽、代替其真实需要,技术理性成为绝对统治的社会意识形态形式。酝酿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再存在,消失殆尽的无产阶级革命意识亟待唤醒。正确评析这些带有新的历史特点的理论创见,依然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这幅科学之镜加以检视。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有促进社会生产和社会正义的积极作用,也有破坏社会生产和社会正义的负作用。市场经济自身含有的对社会生产的双重作用,与社会制度无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它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正义观构建的坐标是市场经济中的社会生产。新型正义观建构的合理性思路是,社会主义新型正义必须立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生产,要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肯定市场主体竞争和创造的利益动机,必须对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进行限制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地变革,实现由传统单主体讲授型教学模式向现代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跃变,而体验式教学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统一关系,使得体验式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成为可能。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验式教学探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新实践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完善或重构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顶层制度设计,需要置于马克思正义观的视野中进行审视与诠释。主观必须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求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初次)按贡献分配制度;经济与政治的协调统一,要求构建以社会保障为核心的社会再分配机制;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先富与共富的平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