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儒家政治能否现代化取决于一个问题:“内圣”能否开出“外王”?对此,人们从正反两个方向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那么,是否有第三条道路呢?如果我们回归原始儒家就会发现,道德与政治虽有联系,也分别有其独立的自性,因此儒家“为政以德”的内圣外王之道只是以道德的方式解决政治问题的策略,“内圣”既没有生发“外王”,也没有遮蔽“外王”,而是成全了“外王”。既然内圣外王之道只是一种策略,那么儒家政治的现代化就是一个策略调整的问题,亦即将政治的归于政治,道德的归为道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道德与政治的完全分离,在仁的统摄下,道德与政治从根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以《人物志》为代表的魏晋名家被历代史家列入名家,并非如牟宗三所谓只是出于“历史的因缘”,而应有其“本质的理由”。魏晋名家“以物观人”与先秦名家“以物观物”同属“以物观之”的知性方法,二者构成了具有家族相似性的学派联盟从而区别于中国古代的其他学派。不过,魏晋名家也继承了儒家的知人之学,这不仅表现在对“知人”之课题的承接,还表现在对由儒家的人本主义所生发的鉴识人才的精神和情怀的开拓。因此,魏晋名家是一种融汇了先秦名家和儒家的学术流派,既可以视为一种新名学,又可以看作一种新儒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